中国专业的国际教育交流服务机构
留学e网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老首页 > 留学资讯

【讨论】海外留学生对自身维权漠不关心

  留学e网消息 悉尼大学学生代表理事会(SRC)WHIGS学生代表团日前通过邮件群发和网站通告的形式,发出万人签名征集书,呼吁学生为国际学生争取享受公共交通优惠的福利(海外学生不能享受本国学生的公共交通优惠政策)。但在9月17日位于悉尼大学侧维多利亚公园的签名活动点,前来参与的学生人数并不多。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与少数几位热情高涨前来参与的学生相比,就整体而言,悉大周边的中国留学生对此类活动的关注度似乎并不高。一位从新州大学专程赶来的学生对此观点表示认同,称“别说签名请愿了,很多活动必须BBQ(野外烧烤)才有学生来”。

  在结束签名点的拍摄后,步行至悉尼大学校门附近,向华裔学生征询态度。多数同学表示支持这一行动,对所受待遇感觉不公,但鉴于功课紧张等原因,对前往签名的态度并不积极。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华裔男生敷衍记者“这就过去”,等记者转身回头时,已健步登上了校门外的载客巴士。一位来自北京的男生比较直接,称“顾不上”。他表示,大部分学生其实能够承受这笔相对意义上的额外开销,“这只是公平与否的区别”,“反正一两年就走,影响并非难以接受”。既是如此,对于那些临毕业的学生而言,想必更觉无所谓了。

  问及留学生今年来参与的“反西媒”、“护火炬”等多次大型活动,壮观场面与今次现场形成鲜明对比。这位北京学生表示,那是“全民爱国运动”,不可同日而语。今次活动让人感觉缺乏有力的支持和牵头人,加上购买全票导致的经济压力并非那么明显,学生热情不高在情理之中。

  来自上海的刘姓女生含蓄地表示,担心参与此类活动,可能会影响到无法正常完成学业。她指出,花了家里几十万来读书,如果不能顺利毕业,就“因小失大”了。被问及可能出现什么样的负面影响时,她表示自己也不清楚,“总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任重道远”需数年努力

  SRC负责人Andrew Coleman向记者表示,参与度不高与宣传力度不够有关。因活动推出时间紧急,加上今次仅在悉尼大学校外举行,很多学生不知情或没法专程赶到。负责筹集签名的宋姓义务学生表示,现场之所以没有准备大横幅、标语和签名桌椅,一来因为时间紧迫,二来也希望不要让活动有太重的政治色彩。

  据Andrew Coleman称,已通过邮件群发的方式向中、韩、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国籍的留学生发出通告,近期会加强签名征集力度,并打算开通网络签名,唤起更多人的意识。他希望至少征集到2000人以上,然后汇同其它相关材料,递交有关部门,并向各级政府和议会寻求支持。他表示,争取这一福利“任重道远”( long way to go and hard),可能需要几年的努力。

  编后记:

  上述情况,在海外留学生群体中可以说是相当普遍。中国留学生身居海外,总觉得自己是外乡人,是寄人篱下,因此对当地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事情很少关心,甚至事关自己的切身利益,也是得过且过,能忍就忍。这实际上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对西方民主政治生活不了解的一种综合表现。

  在西方社会,追求公正和平等是社会生活的一项基本原则,在所有的招聘广告里,你不会看到任何对年龄,性别,种族、宗教信仰、身高,体重等方面的限制,以为这是违法的。因此,不论你是什么身份,只要你生活在那里,对于当地政府作出的任何决定,如果你认为有失公平,就应该据理力争!你不发表不同意见,别人就认为你没有意见;你不发出你的声音,别人就认为你没有声音。

  多年前,一位美国犹太人富商去故宫参观,当他得知外国人的门票与中国人的门票是两个不同的价格时,愤然离去,拒绝参观。因为他认为这不公平,是一种歧视!

  中国留学生,不论生活在哪里,我们都希望他们能够团结起来,为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力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抗争,不要一昧的忍受,沉默,也不要对自己身边的社会生活毫不关心。要知道,对社会生活的关注和参与,将对留学生的人生观产生重要的影响,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社会实践。身居海外,我们不能一方面对生活的艰辛和孤独抱怨,叹息,悲愁;另一方面又对身边社会不闻不问,毫不关心,总认为自己是外人。这种心态,应该尽快改变——虽然它几乎伴随了留洋海外的华人近百年了!

  在海外,我们经常能够听到华人(当然也包括留学生)如何融入当地社会的提问,事实上,参与社会活动,至少为自身的利益参与社会活动,是融入的具体表现之一。留学生可以在活动中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意见,如何与政府打交道,如何听取当地社会对你意见的??我们希望就这个问题,不论是已经身在海外的,还是准备出国的学子们,展开一次讨论,各抒己见,发表各自不同的观点!(编辑:水边 洛神)

  网友们在留学e网论坛里已经如火如荼地讨论起来了,赶紧加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