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的国际教育交流服务机构
留学e网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老首页 > 留学资讯

关于英国留学你不可不知的最新消息

  英国高等院校招生办公室(University and College Admissions Service, UCAS)的最新数据显示,申请赴英国留学的中国学生总数今年增加了1/5。

  2008年一共有7,880名中国学生向英国高校招生办公室递交了入学申请,而这一数字在2007年只有6,423人。

  总体而言,今年向英国大学递交入学申请的海外学生数量从73,870人上升至78,594人,较上一年增加了6.4%。

  自现任英国首相布朗上台以来,英国政府一直积极推动中英两国在教育领域的合作和交流。

  但英国教育专家戴维·吉林厄姆(David Gillingham)在今年早些时候指出,一些英国院校单从一个国家招收太多学生的做法太过于冒险。

  他警告说,一旦政策有变或是遭遇其他问题,那么这些严重依赖从某个国家招收新生的学校,就会在财政和运作上立即受到冲击。

  潜在风险

  现任伦敦霍尔本学院(Holborn college)院长的吉林厄姆于昨天表示,并非所有的英国院校都大量招收中国学生,问题就在于那些少数严重依赖中国生源的学校。

  他说:“那些严重依赖从中国招生的学校所面临的经济风险也在不断上升。90年代初发生的东南亚经济危机,就使得当时很多严重依赖马来西亚生源的学校立即陷入财政困境。”

  据估计,目前大约有75,000名中国学生在英国学习。华威大学、曼彻斯特大学以及拉夫堡大学历来都有吸纳中国学生的传统。(★2009泰晤士报英国大学综合排名

  英国高等院校招生办公室的统计数据还显示,除中国以外,从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欧盟新成员国国家申请赴英深造的学生人数也有所增加。

  由于海外学生缴付的学费为8,000英镑,远远高于本国学生每年3,000英镑的学费,英国大学每年向海外学生收取的学费总额高达22.5亿英镑。海外学生已成为英国教育产业资金来源的重要渠道。

  分数普遍偏高让学校难选真金

  由于认定英国中学高级水平考试(A-Level)不能真实反映学生水平,至少18所英国高校决定对考生进行本校加试。

  英国大学的代表组织“英国大学”(Universities UK)表示,该组织共有132名成员,其中七分之一的学校都已设定了自己的招考体系。

  但批评人士认为,英国高校的这种做法将有利于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考上大学,而迫使那些来自贫苦家庭的学生中断学业,因为只有富裕家庭才有能力为孩子提供额外辅导。

  目前,不少推行独立招生的学校都是名校组织“罗素集团”(Russell Group)的成员。它们针对法律、医科等热门科目,开设了包括写作、逻辑思维、综合能力以及面试在内的、有针对性的考试。

  精挑细选

  牛津、剑桥、伯明翰和诺丁汉大学都针对考生申请的专业,设置了额外的专业课考试。帝国理工学院也计划对所有报考该校的考生进行综合水平测试。

  该校发言人表示,英国中学高级水平考试(A-Level)分数膨胀的现象,不仅给高校挑选学生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还损害了A-level考试的权威性。

  并非“英国大学”组织成员的华威大学也对打算申请该校数学专业的学生进行加试。该校发言人说,“如今很多学生都能在A-level中拿到A,进行加试是唯一有效挑选人才的办法。”

  去年,在参加A-level考试的学生中,有25%的人获得了优等成绩A。

  但“英国大学”组织负责人里克·特雷纳(Rick Trainor)认为,一系列调查研究表明,现有的大学招考制度基本上还是客观公正的,部分大学进行加试也是为了确保这一点。

  特稿:中国留学生调查报告

  中国留学生选择某一国家出国的原因呈现多样性,其中,留学国的“教学、科研质量”以及“学位的认可程度”成为广大中国出国留学生选择某一国家的最重要的原因

  美国依然是中国学生的首选留学目的地。超过半数的留学生将美国作为出国留学的“第一选择”(占?6.8%)、澳大利亚(占6.8%)和德国(占6.6%)。此外,在“第一选择”中排名前5的国家中,母语为英语的国家占了四席。出国留学目的地“第二选择”中,加拿大、英国受到了留学生的广泛青睐。

  出国前,留学生最担心“语言”、“融入国外当地的文化”和“与外国学生的沟通”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出国后的学习

  中国留学生在海外就读的高校类型较广,涉及各类学校,但综合性大学依然是中国留学生就读的主要类型。绝大多数参与此次问卷调查的留学生就读于综合性大学(占79%),另有部分就读于各国的特色型高等院校,如德国的应用技术大学(占4%)、美国的社区大学(占2%)等。

  参与调查的留学生的专业以“社会科学、商学与法学”、“工程、制造与结构”以及“科学”为主。

  留学生对自身“听”和“读”作出积极评价(即“很好”或“较好”)的比例分别为43%和52%,而对“说”和“写”作出积极评价的比例分别为35%和37%。由此可见,留学生对“阅读”和“听写”的外语理解能力评价相对较高,而对口头表达的“说”和书面表达的“写”评价略低。

  多数留学生完成当前学习后计划在国外就业。此次调查显示,打算“在留学国就业”、“回国就业”或“去其它国家就业”的留学生占总人数的68%。其中,接近半数的学生更青睐于在留学国就业(占45%)。同时,随着国内经济的飞速发展,许多留学生把“回国就业”(占19%)作为完成学业后的计划。同时,多数有意继续深造的留学生将留学目标国定在海外。

  海外学子的生活

  此次调查显示,表示在“经济”方面“很困难”或“困难”的留学生人数比例为19.2%。当留学生被询问“现有的经费来源能否维持基本生活?”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表示能维持,只有2.5%的留学生表示“不能维持”。在表示能维持的留学生中,59.8%的留学生不仅能维持,还“尚有盈余”,另有37.7%的留学生表示“基本能维持”。由于此次调查中多数留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用依靠家人,而往往这部分经济来源比较稳定,能保障留学生在国外的基本生存需要。

  中国留学生在国外的学习和生活中以中国朋友居多。表示朋友圈中有中国朋友的留学生人数占76.8%。其中,留学生表示朋友圈中以中国人为主的人数比例高达39.7%,其次为“朋友来自中国和留学所在国”,人数比例为23.1%。

  留学生出国后碰到的主要困难为“融入国外当地的文化”、“语言”和“远离家人、朋友”,这与留学生出国留学前的担忧情况略有不同,困难程度也有所变化。

  中国留学生在“语言能力”、“生活自理”和“心理调节和承受能力”对自身取得的进步和成长评价较高。除语言方面取得进步以外,留学生在异乡必须独立照顾自己的生活起居,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学会了基本的生活技能,因而在此次调查中表示“进步很大”的留学生人数比例超过54%。相对而言,在“人际交流”和“学业学术”两个方面,留学生表示“没有进步”或“进步很小”的人数比例略高。(编辑:洛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