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笔者参观了位于伦敦郊外的“希望屋”与“零能建筑”。“零能建筑”是一个供82户家庭居民的建筑群。伦敦的冬天很阴冷,夏天有时也有高温天,但由于独到的设计,“零能建筑”墙壁保温层厚30厘米,冬暖夏凉,冬夏均不用空调,拥有先进的通风设备。“零能建筑”做饭用的电磁炉、冰箱、热水、照明等用电,全靠太阳能。所谓“零能”,是指“不用矿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产生的能源”。
负责设计伦敦“零能建筑”群的邓斯特先生,是15年前在爱丁堡大学毕业的建筑师,在学生时就对节能建筑感兴趣,毕业后即用所有资金买了一亩地,开始建造节能家园。他与夫人在12年前迁入“希望屋”。“希望屋”建筑面积为150平方米,共3层,其用电量为同类建筑的30%。我们参观时,连日阴雨,靠太阳能供应的热水水温为38摄氏度。到了冬天,英国日照很短,加上设备陈旧,热水温度就上不去。为此,他们采用生物资源锅炉,燃料是用麦柑压成的圆柱形的小颗粒,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远低于麦柑生长过程从大气中吸收的二氧化碳,因此,此屋也被称为“零二氧化碳排放屋”。
邓斯特先生在中学期间就开始接受“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环保教育,并产生了一种责任感。可以说,他受到的教育不仅使他增长知识,成了建筑师,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使他懂得了“怎么做人”。陪同我们参观的,有一位来自中国长沙的吴女士,现任该公司助理建筑师,她说:“邓斯特先生作为建筑师,具有对人民的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在他看来,有没有责任感,是能否成为优秀建筑师的首要条件,他的服务对象是普通老百姓,他的目标是‘节能、减排、廉价’。”
邓斯特先生的人品与经历,使笔者想起了哈佛大学一位毕业生家长参加毕业典礼后的感言:“哈佛等名校与普通大学相比,有什么不同最大不同之处在于人文修养的教育与熏陶,现代教育的弊病在于把学校变成了单纯的知识贩卖店,一流名校注重文化的传承和对学生人格的全面培养,人文修养才是教育的根本。”
如果我们不能培养出有诚信的好公民,要追求、实现与推广“节能减排”,都会有困难。
正是在今年6月哈佛大学的毕业典礼上,荣获名誉博士学位的比尔·盖茨在他的演讲中说:“人类的最大进步并不在科技的发现和发明上,而是如何利用它们来消除不平等,消除不平等才是人类的最大成就。”比尔·盖茨结婚时,已患癌症晚期的母亲用她仅有的力气说:“从社会得益很多的人,社会对他的期望也很高。”这些话的意思是:想自己,也想别人;公民姓公,心中有民。
只有具备了这样的理念,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受社会欢迎的、不断做好事的好公民,我们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目前人类面临的种种危机:能源短缺、二氧化碳过量排放、污染日益严重、贫富差距扩大等等。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向一个真正和谐的世界!(编辑:洛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