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的国际教育交流服务机构
留学e网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老首页 > 留学资讯

一个在哥德堡开饭馆的中国人

      易先生说自己虽然是一个在哥德堡开饭馆的普通中国人,但受中国传统的知恩图报思想影响却很深。他常爱讲的一句话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有两件事情,他永远忘不了。一件是他出国的时候邓颖超大姐的关心,还有一件是中国驻瑞典使领馆对他家人的关心。

  出生在安徽巢湖的易先生,是当地出名的“孝子”。他一直全力供养自己的生身父母和岳父母。他的姑母易夫人移居瑞典后,回来探亲,见他孝顺,于是决定带他出国,问他喜不喜欢瑞典,他答:“喜欢。”没有想到一句话,竟成了他人生的转折点。

  出国,在1975年的时候,对于中国老百姓来说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易先生的出国护照1977年开始办,办了2年多了,还没有拿到手。1979 年,中国招待海外华侨华人的国庆宴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姑母便跟邓颖超大姐讲了此事。第二天,邓大姐的秘书就通知易先生到安徽省去拿护照。易先生回忆起这件事情,感慨地说:“邓大姐那么高职位的领导人,竟然把一个普通老百姓的事情挂在心上,这让我对我们中国的领导人钦佩。我从心眼里感谢我们的祖国。 ”

  1979年,33岁的易先生一个人到了瑞典哥德堡,把妻子和4个孩子留在了老家。正当他思念和牵挂妻子和孩子的时候,中国驻瑞典大使馆和驻哥德堡总领馆的领导来看他了,他诉说了自己的心事。一年后,易先生的妻子带着孩子也来了。易先生流着泪说:“没有使领馆的帮忙,我家的事情哪能办得这么快?我真的是感恩戴德啊!”

  易先生的姑妈在哥德堡有“北京”和“天津”两家饭馆,易先生先后在两家饭馆打工。1981年,易先生从银行贷款,买下了“马来西亚饭店”。这家饭店原来是3个马来西亚华侨开的。易先生说:“我现在的生意比他们做得好。”前年4月他又把饭店重新装修了一下。现在,马来西亚饭店有400多平方 米,130多个座位,是哥德堡较大的饭店了。

  易先生对使领馆和华侨华人的事情非常关心。他发起组织成立了一个安徽(瑞典)同学会,有40多个会员。他做华侨华人社团工作10多年,一直是无私奉献,无偿地贡献时间和金钱,为华侨华人服务。易先生对中国留学生特别关心,因为他们人生地不熟,他给他们买米买鱼,免费送给他们。他说:“在家靠父母, 出门靠朋友。到国外生活就像古时候的人在外行走江湖一样。”他至今仍然经常教导他的孩子们,如果在街上遇到中国人需要帮助,一定要伸手相助。“如果帮不 了,就找我!”

  易先生和台湾来哥德堡的同胞相处得也很好,并经常帮助他们回到祖国大陆去看看,他的饭店成为一个代办处。台湾同胞在哥德堡搞活动,他和社团捐钱出力。“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嘛。”

  他谈到去安徽省做生意的事情时说,“省里的领导对我很关心。我每次回去,领导们都要来问寒问暖,让人感到心里很温暖。”1990年,易先生第一次回老家,就与当地谈成了一个项目,在巢湖建一个合资宾馆。“这是当地的第一家合资宾馆,生意好得很,第一笔启动资金是我出的。我带了一个头,把当地的服务业带动起来 了。我还带了一个头,住自己的宾馆自己付钱。”

  祖籍国时时关心着这些海外游子。1999年,易先生作为瑞典华侨华人的代表到北京参加了国庆招待会。易先生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心情激动得不得了。

  易先生说,“我姑妈岁数大了,行动不方便,昨天还拄着拐棍到我这里来了,叨叨‘领事夫人关心我’。”易先生说:“我们华侨华人和祖国的感情是割不断的。我们有难事,使领馆就关心我们,我们虽然拿外国护照,但我们身上流淌的是中国人的血。不忘我是中国人,我的心是中国心!”

  “……漫漫的人生,最怕空余恨,而我偏是痴心人。”我们在哥德堡采访易先生的时候,“马来西亚饭店”里正播放着刘德华的中文歌曲《真情难收》,动人的歌声似乎描绘出易先生的情感。我们感受到了易先生的激荡情怀,分明看到“忠孝为本”在他身上的印记。

  (编辑: Judy, Lu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