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的国际教育交流服务机构
留学e网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老首页 > 留学资讯

第一时间透析2010年雅思考试趋势及应对之策(下)

  本文来源于著名旅英学者、国际知名英语教育与职业规划专家、顶尖雅思培训专家吴慧冬留学e网的博客。吴老师在本文中详细阐述了2010年雅思考试最新命题趋势及应对策略,希望对广大烤鸭一族有所帮助。

  对策一:在既定的语言基础上,巧夺口语高分。

  词汇量不够,话题不熟悉,思路不知道如何扩展,表达词不达意,语法错漏百出等问题都可归于“语言基础”。学生参加口试前的语言基础是已经既定了的,无法瞬间提高,但作为老师的责任就在于“如何在已经既定了的语言基础之上,让学生拿到高分?”前面《趋势》一文中,同学们已经认识到,在实际的语言有效交流中,面部表情,眼神交流,信心气场……等外在辅助因素将占到有效信息传达中90%的比重。无独有偶,根据资深雅思考官的内部资料透露,导致中国学生在口语环节失分的主要因素并非语言基础,这从中国学生普遍比较高分的阅读单项中就可见一斑。那么为何中国学生的口语考试成绩竟是全球倒着数的呢?我想这和中国学生普遍内向,信心不足,缺乏语言交流,不善交际不无实质性的关联。吴慧冬老师给大家的对策之一就是,在已经既定了的原有语言基础之上,通过语音语调,肢体动作,眼神交流,手势辅助,面部表情,信心气场,临场小事故,交流技巧等非语言基础最大限度的为自己提分。

  对策二:给你为什么出国找一个高尚的目的,并把这一目的有技巧的传达给考官。

  自然的,语言基础扎实的考生在考场上会比较轻松,灵活的跟考官进行眼神,肢体动作,面部表情等各方面的交流。我的一位“表演系”的学生,他的“英文水平究竟如何”我是了如指掌的,可是他竟利用这点可怜的英语底子拿到了雅思口语7分的单项成绩,他是如何做到的呢?据他反映,中间考官给出一道是非题,他甚至没有听懂。如果按照正常的程序,他必须给出YES或NO的答案,而后在进一步阐述,但是他没听明白,怎么办呢?要求考官再重复一遍?原则上是可以的,但是未免给考官留下“你第一次没听懂题”的印象。但好在,他听清了这是讲中国教育问题的,评价中国的老师。于是他在沉默良久后,等来了考官的问题,“你是不是没有听清?我再说一遍。或者我们换个问题?”

  他“目光恳切,深恶痛绝”的说出一句:“They are all bull-shit!”考官一惊:“你说什么?”(潜台词是,“孩子,你怎么了?”)然后这厮先是急中生智的补充了两句话:“对不起,我可能太激动了。但是你谈到的这个问题,我是深有体会,我刚刚一直在考虑要不要跟你讲实话。”

  “孩子,你当然可以讲实话。虽然这是考试,但是作为一名教师,我在英国大学讲课,我希望听到学生们的真实想法,帮助我改进今后的教学。”(由此表明考官已经“上道儿”了。)

  随后这“表演系”的“高材生”就把我之前为他准备的“有关中国教育和老师”的话题添油加醋的说出去了。他不是一个老实的孩子,所以他也不可能把“我给的预测和答案原原本本的呈现出去”,但恰好是这种“变成了自己的语言的表达”使得眼前的考官彻底的“相信了他”。

  他在这一话题中不失时机的表明自己的意图,“这就是我为什么要到国外念书的原因,我要探求中国教育体制的新的道路,为中国的教育,为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作出贡献!”

  临了,考官被感动了,“孩子,我们有规定,我现在不能告诉你我给你的分数。但是我一定要告诉你,我要帮助你,达成你的愿望。所以!我会给你一个相当不错的分数!”

  (当然,因为真实英语水平的不足,这个孩子在实际表述中还是犯了很多忌讳的,但是他在考官那里为自己赢得的情感分数,充分抵消了这点负作用。)

  对策三:记不住的大词儿别滥用,把小词儿用“活”。

  雅思考官心目中的考生词汇问题并不在于他们的词汇量太少,而在于他们连一些最普通的词汇都无法灵活运用。这也是许多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一大症结!比如经常见到学生们捧着一本红宝书狂背单词,但是一到用的时候就只剩那么可怜的几个简单拼写。“你刚刚背过的词儿就可以用到这里。”我提醒他们一次两次。可随着日子的渐进,我发觉还是那几个简单的拼写,没什么长劲。我也不可能每天在一旁提醒这些孩子们。

  所以,眼看考试日期临近,我给孩子们的建议就是,与其抱着单词书盲目狂背单词,真不如扎扎实实的掌握你已经背过的小词儿,“不错。”“用准。”“用活。”比如,想要跟老板表达“这项工作对我来说有难度。”你会怎么说?“It is hard to me.”这是对的表达。hard用在这里是对的。

  这里你就不可以说“It is difficult to me.”因为difficult的潜台词是“这件事在我的能力范围之内,但是出于主观意愿,我不想去做。”显然老板听到了你的主观意愿,是有可能炒掉你的。所以,用小词做到“不错”“用准”“用活”。学有余力的同学,再去死磕单词书吧。(编辑:L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