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na 是个刚刚从中国南京大学以交换生的身份来悉尼不到一个月的女孩儿。
感受悉大:教育与文化传承
开学第一周。
这是我第一次踏出国门,离开家乡,也是第一次来到国外,接受教育,感受学习。这个第一周,对我来说既是一种全新的经历,更是一种认识上的理解与革新。
160年的历史,赋予了悉尼大学(The University of Sydney)“澳洲最古老高校”的名誉,使其显示出了与众不同的气质与积淀。每一次踏入Main Quadrangle,看到同样的景色,却每一次到都想到不同的年代,在这里来回出入、抱着书本的学生——必定,他们每一个人都会有和我现在一样的自豪。当钟声敲响,奏出清脆的旋律,更给人一种沁人心脾的顺心与欢畅。Main Quadrangle中四块方正的草坪是校内唯一不准随意踏入的地方。那些小草正如在这片土地怀揣梦想的青年,得到了最好的保护和滋养,从此生长,自立自强,生生不息。
我很爱参观博物馆,喜爱整齐与安静的思考。这里就有,Nicholson、Macleay,和美术馆,全年都有各色各样的展出。整个学校对我来说也如同内容更加广泛多样的展览。每次路过其门前,总看到穿着统一制服的高中生;进入其内,还有着一群群稚嫩的小脸左看右看,并高高举手等待老师点到,积极回答着问题——整个课堂都被搬到了这里。我甚至在Sydney Aquarium也看到了这般景象。我真是非常替这些孩子们感到幸运,从小就可以从大学里得到知识与文化的传承。大学,其实真的并不应只属于大学生;它应该只是一个符号,一个代表着教育的符号,没有限制、无穷延伸。学习的历史应从这里开始,也应当从此代代相传。
澳洲文学是悉尼大学(The University of Sydney)highly recommended的课程,此类课程中还有当地土著研究,澳洲历史与文化等。我曾试图去蹭课听,学生非常多,并充满求知的热情。其实来这之前,听到些负面消息,说悉大在近年的发展中已并不如原来学术纯粹,也开始更加商业般经营。但是,很少有人否认悉大的教育慢慢落后,尤其是传统文科,在各校中仍奇葩异放。我有幸选中两门历史,得到这门一向被人称为可以变为明智的学科教育。果然,我知道我来之前固执的思考偏激了:我认为这里并不存在着所谓真正的历史。显然,这个错误错的很彻底,也很可笑。澳大利亚人过去的每一部路都是成就今日的原因,本身这就成其为一种积淀,更何况这里还有世界的舞台和人民在为她鼓劲。这也便是我学到的文化:与世界一起飞翔。
目前,据说大家最喜欢上课的教学楼已是新法学院大楼,因为更先进的设备、更舒适的教室;而Main Quadrangle就在它不远的对面,仍庄重的作为悉尼大学的中心与标志,丝毫没有半点的让步和逊色。
(编辑:An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