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专业的国际教育交流服务机构|
  • 公司简介

当前位置:留学活动

中外专家论高考改革 做客国际台华山论剑

2015-11-23 16:30:22 来源: 本站原创
 

2015年高考终于告一段落,几百万孩子可以得到释放了。之所以说“终于”,之所以说“释放”,是因为高考对所有中小学生来说都是一次磨练和考验。高考,这对于学生来说,可以严重称之为“苦难”和“枷锁”。

那么这种苦难,这种枷锁,对学生来说都是必须的吗?

就在高考前,6月5日星期五,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RI)组织了四位中外专家,教育从业人士和在校学生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思辨。他们分别是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副院长朱志勇教授、香港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白傑瑞教授(Gerard A. Postiglione)、华智教育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孙查理先生以及清华大学学生王江甜同学。

关于“如何看待高考”

白傑瑞教授对中国教育很有研究,特别是在少数民族教育领域更是颇有建树。白傑瑞教授在采访中谈道,‘高考’这个名词在世界上都是非常著名的,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高考也在不断进行改革。高考在中国有很长的文化历史渊源,而且据探究很少有国家不设立大学入学考试。针对于中国的特殊环境,高考存在是必要的。当然,随着经济逐渐开放,中国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高考也会有进一步改革措施出现。

谈到关于如何看待高考的话题,朱志勇教授说:“高考就像是一场‘炼狱’,痛苦并快乐着,是人生的重要转折点。”朱志勇教授的话语,道出了无数考生的心里话。同时,朱志勇教授也说道:“高考是改变人生的机会,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竞争才异常的激烈,准备过程也异常的痛苦和煎熬,那是一个漫长的痛苦的过程。”

孙查理先生认为大学入学考试也是政府选择人才的一种重要手段,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选拔机制,但是其实都是类似的。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和教育大国,类似高考这种高效的考核方式,在中国是必须要有的,同时高考是需要改革的,但更需要改革的是中国高等教育。目前教育部要把600多所大学转变成为“高等职业教育”院校,但是“职业教育”在中国的词义和社会大众的广泛认知中都是比较负面和不认可的,在近几年才有所好转。实际上把600多所大学转变为“理工类”院校(Polytechnics),主要从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社会接受度应该就会很高。

关于“出国留学对学生人生影响”

朱志勇教授说:“早年留学归国学生,在中国各行各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如果有机会研究近年来留学归国学生对社会贡献,可能会更有意义。”

孙查理先生认为:“过去是‘精英留学’,留学归国学生大多数在教育界和学术界做出重要贡献,而现在接受国际教育则是‘普遍现象’。现在不仅出国留学人数众多,而且大批学生在就读‘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现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毕业生或者大众留学归国学生,在社会各界进行就业,与之前‘精英留学’境况有很多不同。”

孙查理先生介绍说:“华智教育集团组织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毕业生比同校其它专业毕业生的升入名校读研率和就业率都要高,因此认为中外合作办学是中国教育改革的一个探索。”

据悉,孙查理先生还将与朱志勇教授进一步讨论关于留学、中外合作办学与中国教育改革的相关话题,具体内容,大家敬请期待……

院校关注数

美国哈佛大学...
Harvard University

6119

美国麻省理工...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5052

美国加州大学...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5113

美国斯坦福大...
Stanford University

5059

英国牛津大学...
University of Oxford

5986

英国剑桥大学...
University of Cambri

5561

美国加州理工...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5950

美国加州大学...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4817
e网服务关于e网帮助中心
飞扬留学微信服务号 飞洋留学讲堂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