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超级影迷,《阿凡达》我看了两遍,从观影的角度,我赞赏詹姆斯卡梅隆的气魄,十年磨一剑,一剑震江湖。如同90年代《泰坦尼克号》引发的观影狂潮,此次《阿凡达》又将3D技术推向了一个发展高潮,引起全世界对该技术发展的期待。
同时,从一名从事多年国际教育工作者的角度看,《阿凡达》表现了超乎寻常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反映了美国教育对创造力的重视。而在中国,这个寒冷的一月,只有一部名为《孔子》的国产影片与《阿凡达》这只猛兽同台竞技。当美国为人类创造出一个未来世界时,中国只有两千多年前的至圣先师迎战,这是我们教育的失败,还是我们依然徘徊在现代文明的门外不愿跨进?深究其原因,两国电影的差距,其实就是两国人才的差距。而这种人才差距,其背后反映的,是两国教育的巨大差距。那么中国的未来教育在创意上应该如何发展?创意如何形成产业链?我想从下面几个方面做深入介绍和分析。
1、在中美不同的教育体制下,两国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和方法必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学生的素质,想法,能力和创意发展上也有巨大的区别。
一个人的创造力应该是从小得到启蒙,鼓励,认可,并且体现到他将来的职业选择上。在中国,其实我们并不缺少像《阿凡达》这样富有想象力的“种子”,只是很缺乏可以让想象力的“种子”长成参天大树的环境和土壤。中国的教育从小就禁锢了孩子的创造力。通常情况下,中国的孩子如果画了天外来客的画或是做了异想天开的事,不会得到赞扬和鼓励,而只有考试分数高的孩子才会得到家长和老师的肯定。这种禁锢创意的教育模式一直延伸到孩子的整个学习阶段,从小学到大学。等到孩子真正从业后,试问会有多少学生能在自己的思维被禁锢20几年后,思维方式已经成熟的状态下,能再激发出自己的灵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为公司创收呢?因此可以看出,中国的应试教育体制严重限制了中国教育产业的发展。
说起美国的教育,我想起我在美国出差的一件事。2009年我完成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访问后,从旧金山转机飞回北京。到旧金山机场的候机大厅,我发现有20多学生还有几位老师在激烈的讨论着,他们统一着装,前面竟然是伯克利分校的logo,出于职业经验,我马上走上前和他们交流起来,得知他们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建筑学本科大三的学生。我看到他们每人的衣服后面是6个并列的名字和商标,好奇的询问他们衣服后面的商标是什么意思,得到的答案是那是他们自己找的赞助商,包括当地的电子企业,传媒公司,广告公司。当被问到他们去哪里时,他们说要去中国待3周左右。接着,其中一位同学拿出来一本厚厚的书,给我看。那本书大概有200多页,铜版纸彩印,非常精美。开始我以为是他们购买的中国旅游指南之类的书,但是拿到手里后,才发现是他们专门为此次中国之行制作的一本手册,而且全部他们自己设计、网上找材料、编辑、排版并找专门的印刷厂印刷的,人手一册。书的封面是自己所在学校名字,目录第一章是北京,第二、三、四站分别是上海,杭州和香港。因为他们都是学建筑的,就希望能看到不同理念,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各个城市的建筑风格。目录非常详细,比如在第一章的小目录包括了北京胡同的历史,酒店介绍,还有烤鸭介绍,以及每天时间的具体安排。目录后面是编辑人员的名单。特别有意思的是,每个学生的英文名后都附上了中文名字。中间是正文,每一处要去的地方和要吃的小吃都介绍的特别详细,拿烤鸭举例,怎么吃烤鸭,第一步摊饼,第二步放肉,第三步卷饼。每个讲解后都配有图片。
说到费用问题,我被告知活动学生们自己找公司拉的赞助,从机票到住宿,等等。可以看出,他们活动特别充实,组织特别有条理。在整个活动的组织中,无处不体现他们的创意。他们给我的触动特别深,我在想:中国的本科生能不能自己组织这样的活动,有没有有团队合作能力,有没有类似的创意,敢不敢想,社会会不会打击他们,是否认可。中美两国,一个是给了无限的发挥空间,而一个是不停的打击你。美国的学生到了企业后,会马上贡献自己积累的想法,去实践,成为某一行业的生力军。而中国的学生出了校门后,踏上工作岗位后,需要回炉重学。
因此,如果中国现行教育制度不改革,中国就永远不可能培养出卡梅隆这样的导演,更不用说,什么诺贝尔人才了。如果中国不出那样的导演,那中国也就永远拍不出在想象力、价值观、人文情怀和高新技法上能击败美国的影片来。更不用说,什么占领世界产业链高端了。归根结底,我们应该反思我们的文化创造力,并努力为学生创造能产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肥沃土壤。文化创造力与我们的生命、精神和灵魂渗透程度有关。《阿凡达》耗时12年,它的巨大成功就是文化创造力的彰显。提升文化创造力,在这个灵魂探索的过程中,思想的内涵和美学的品位逐渐萌芽、摸索、发展而成型。这是中国教育亟需向美国学习的。
2、当一个好的创意产生时,如何把它产业化,也是中美创意产业存在巨大差异的一点。
比如随着《阿凡达》的热映,3D技术肯定如火如荼的发展,影视公司肯定在思考能不能不单单在电影院里实现3D技术,在家里电视也能实现3D技术。美国在很多行业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就是因为美国人有想法,想法多,而且新。这种想法有人帮助实现,实现后还推动了某些技术的发展,逐渐帮助人们就业。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美国领先世界其他国家。因此,在落实在某一行业的产业化发展上,中美有很大差距。
又根据我的经验举例说明。上周末,我带孩子去木偶剧院看儿童剧《喜洋洋与灰太狼》。刚坐好,孩子嚷着要吃爆米花,孩子小,我不放心她一个人在座位等我。我不得不带着她出去找食品店,在剧场的走廊尽头终于找到了一个小卖铺。买好后,又拉着孩子回去坐好。整个过程,我提着包,抱着羽绒服,拉着孩子,拿着爆米花和饮料,累的气喘吁吁。我不禁想到我在纽约,在伦敦看过的多场音乐剧的体验:以《狮子王》为例,观众在持票入场时,每人都收到一套册子,里面介绍了《狮子王》情节,获得的奖项以及演员名单和介绍,帮助观众有了一个大概了解。美国的剧场大都没有固定的食品点,但是有随时可见的服务员在过道间巡回兜售各种小吃和饮料,而且在每一幕中场休息时,这些服务员会在剧场亮灯之前就迅速返回过道中间,等待着为中场休息的顾客提供再次的服务,至少我个人在一次演出间隙,通常会消费1-2次来购买休闲食品,不要小看这些数字,每天上千人的上座率乘以一年365天,这个销售所得,也是剧院不小的一笔收入。
同时,在演出纪念品销售方面,纽约的每一个剧场的门口,都会有专门销售纪念品的商店,商品琳琅满目,包括在这家剧院上演的各个剧目的纪念品,包括:台历、笔记本、笔、帽子、T恤、文具、水杯、各种尺寸的剧中人物的毛绒玩具等。这些纪念品即满足了观众的需求,购买者带给家人或是亲戚也是一种无形的宣传。讽刺的是,这些纪念品无一例外均产自中国,但是国人却根本在中国的剧院里看不到此类产品的销售。因此可以看出,有了创意后,还应该发展成产业链,并把如何开发产业链落实到具体操作上。这个也是中西方在产业发展上的巨大差距,值得深思。
3、创意的发展还需要技术的支持,《阿凡达》势必催热影视艺术、动漫设计等专业的留学热潮。
詹姆斯-卡梅隆蛰伏多年,10前就有了《阿凡达》的剧本,却一直为技术进步的缓慢所困。当他的剑要出鞘,就一定旨在创造一个新的技术标准,一个前人尚未企及的高度。剑已出鞘,果不其然,技惊四座。对中国而言,如果中国人的创意弱的话,可以虚心地向美国学习先进的技术。当有了技术支持时,创意也会随之而来。创意和技术完美结合,就形成了良性循环。
因此,在此推荐对视觉艺术、创意产业、动漫设计等领域有兴趣的中国学生,可以选择到美国的相关高校就读相关课程,以期首先从技术上缩短和美国的差异,而后利用技术支持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意产业,这样才能催生出真正的良性循环。
注:本文来源于新浪博客陈华老师博客,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5bd50d0100hoq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