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外的人们多多少少都会养成一些小习惯,当然,这些习惯大部分都无伤大雅,只是生活环境不同而造成的一些“综合症”而已。不过这些综合症看着小,有时候还能闹出不少笑话来。
一、买东西先算汇率
出国后,猛然间被逼迫要对“经济学”有点关注,其实说经济学都是夸大,整个就是要对汇率敏感。出国前,从不知道美元兑人民币,或者韩元兑人民币是多少。出国后就简直是如数家珍。买东西,先换算成人民币,这一算不要紧,国外什么都贵,不过最近韩币贬值,周围人都蠢蠢欲动,赶快趁现在大购物,因为换成人民币超便宜啊。但是,这习惯到后来都演变成了习惯性动作,放假回国买东西,扒着手指头先换成韩元,后来一合计,自己这不是吃饱了撑的么!
二、语言都学杂了
出国前,其实对各个国家的语言了解,都算是初级。即便学了十几年英文,去了英国以后忽然发现,自己怎么跟文盲差不多。周围人在讲虾米,完全听不懂。其实各个国家都有不少的口音和方言。你如果去北爱尔兰,你肯定觉得他们说的压根儿不是英语。韩国也一样,不少方言。这还都是其次,出国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同胞也是五花八门,学几句粤语或者山东话再正常不过。汉语,汉语各地方言,英语,韩语,混起来讲还真是费劲。不过一旦养成习惯,就有的笑了。
一次教授跑进研究室,让我帮忙点卷子,我二话没说,就开始:one, two, three....。。点着点着觉着不对劲,靠,我干吗要用英语!有时候跟韩国人讲话,都是韩语语法加英文单词,还好他们凑合听得懂,不然还真是好笑。其实很多留学生说汉语,说着说着会夹杂英文单词,有时候是下意识的反应,因为有些专业词汇,一时之间会找不到合适的汉语词。当然了,如果日常对话还总夹着英语,炫耀的成分就占大部分了。想起那句经典来了:Hello啊,饭已ok了,下来みし吧。
三、看到亚洲面孔就怀疑是中国人
中国人遍布世界各地的脚步可谓是范围之广,数目之众多。导致在欧美街头看到亚洲面孔,就先合计,这人是中国人么?或者说是华人么?在日韩可能还好点,可是依然会比较敏锐。有时一眼望去,就能立马拉出几个怀疑对象。倒不是害怕什么,是被琳琳种种的遇到中国人的糗事,给搞得有点紧张。有一次去超市买东西,路过一个小亭子,里边坐俩人,不停地聊天。看到我走过来,一个对另一个说:看,这个长得像中国人!我当时脑袋上就三条线,心想:大哥,你这心里话能不能改成默念,搞得我都不知道怎么走路好了!
四、讲话超大胆
刚出国的人都会有这个毛病,觉得反正周围也没人听得懂汉语,于是讲话都超不忌讳的。想到什么说什么!买东西,看到不好,就直接说,也不怕老板发火;出去吃饭,经常抱怨这儿不好,那儿不好。其实都是发发牢骚,但越讲就会越大胆,话题涉及范围之广,内容之丰富,不可想象。一次坐飞机回国,飞机上后座的仨中国人聊着聊着,就聊开性话题了,虽然没出现什么不雅的字眼,但是大庭广众之下的,还是不大好吧。导致后来我看到中国人,都绕着走,以免不小心就听到人家隐私啥的。
五、对“中国”俩字异常敏感
出国的人,别的词可能没学会,中国这俩词估计是少数先学会的外语。也难怪,出国的人大部分都对自己的祖国有着深厚的感情,甭管可能也有着这样那样的不满,可是一遇到外人说咱国家的坏话,那奏是俩字:不行!每次看电视新闻,我都心不在焉,但是只要一报道中国的啥事,我就耳朵竖得老高!周围一有人说中国怎么怎么,我也都要仔细听一听。爱国心啊,出国后才真正体会到祖国的好!
六、买东西先看产地
因为made in china的东西太多,除了烟酒(现在韩国超市连二锅头都有了),你能想到的任何东西,都可能是made in china。开始比较郁闷,怎么到处是made in china啊,所以买东西先看产地。后来反倒有点自豪了,一看是made in china,就有点安心的感觉,为啥?因为说明咱们国家目前的经济发展还算稳定呗。
相
(编辑:Heme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