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证心得之忠告篇
太傻
偶是3000pass的。
去年1000签我是找的中介,那家有骗钱嫌疑的中介给我准备的材料超简单(连签证处MM都不想收的材料也值几千大洋?),四天后没有丝毫悬念的被拒签(从此BS中介) 。结下来决定自己操刀(也是从那时起认识了“太傻论坛”),经过近20天的准备,材料完工,就在打算递签的前一天噩耗传来——奶奶突然去世 ……一周后,当我递签时发现使馆10月1放假7天……#¥%* (省去感叹词若干)要知道offer上让我10.3号报道。10月8号我终于递上材料,3天后2000又被拒,理由是“您的材料我们可以接受,只是不确定你是否还能被学校接收”!
在家等了一年,重新申请到offer,然后重新整理材料,这次是抱着“最后一搏”的心理去做的(如果签不过就放弃出国的打算了) 。有过上两次的经验,3000材料的准备顺利了不少,并且针对自己的情况尽量做出自己的特色,递签后5天出结果——胜利pass!
在这之前我发过一篇帖子附上了我自己做的材料模板,在这里我想把自己的签证心得总结一下,算是对签证的理解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灵活:每个人的情况都是不同的,做材料一定要突出自己的优势特点做出特色,例如:我的父母都是教师,我不仅附上他们的高级教师资格证书,还收集了他们学校的彩印宣传手册作为辅助证明(说实话这几乎证明不了什么问题,但是绝对可以增加不少印象分);
2.精致:我们都知道,VO每天审批N份材料,有时候他的心情好坏就能决定你的命运,我们无法奢求一定会遇到一个心情特爽的VO,但是我们绝对可以尝试做到让每一个看到材料的人心情都不坏!这就要从细节入手了:
(1).尽可能把材料简化。我所指的简化决不是简化内容,举个例子:如果你要提供一份“Personal Statement”排版时字体很大、间距很大,表面上是保护VO的眼睛,可VO们不见得领情。一份2页的文件总是比4页的更容易给人认真读下去的勇气,所以在能看清楚的前提下,最好把文字内容排在较少的页面上;
(2).有人说某些文件用手写可体现出亲切感,我一直不敢苟同。在我看来无论你的笔记多么优美都不可能比印刷体更方便辨认,恐怕在VO看来审理一份简明合理的材料比什么都感到亲切。
3.针对:签证材料的准备并不是要把你的家底一股脑的展现给签证官,否则很可能会让你的资金变得混乱不堪。很多人在签证资金的准备问题上总是显得信心不足,其实在VO看来只要你的资助人中有一位月薪在2000元以上(RMB)且没有其他生活负担,就有能力提供你留学费用所需(真不知VO们怎么想的),也就基本上达到了给你签证的底线。由此看来,99%的申请人都满足这个条件,有很大一部分因资金问题被拒签在我看来无外乎两中情况:
(1).明明资金足够,存款历史也没什么问题,可是不放心,又提供了大量辅助资金证明家里真的很有钱,结果被拒签都不知道自己“怎么死的”!这里要说明一下英国人的思维方式问题:首先他们希望看到的是供你在英国学习期间的那笔资金的情况,除此之外别的都不重要;其次如果信心不足的你又提供了其他资金作为补充,VO也会很认真地审理,这其中如果有一笔资金出现问题,那么你的签证也就泡汤了……(这一点请不要存任何侥幸,英国人的思维方式就是如此)
我有个朋友家里比较有钱,他要准备出去读研,30万RMB足矣,可是家里不放心提前一年准备了100万存银行,很自然的被拒签了,理由是移民倾向。
(2).资金的确不太好,加入了大量辅助材料。这种情况被拒签看起来还不算太冤,但是这种情况被拒签不见得资金问题,很可能是VO面对混乱的资金解释没有勇气看下去了……
所以我建议在资金问题上解释清楚为原则,费话一定少讲,除非真的很有必要辅助资金提供越少越好(一定确信历史没有问题,解释清楚)!至于房产、购车证明之类酌情提供(资金没多大问题就不免了吧)。
对于不好解释资金来源的情况,如果存期满一年以上,完全可以不解释历史,花力气把家里的收入情况解释清楚,证明家里完全有能力积攒这么一笔钱,然后注明:家里没有良好的存款习惯,该资金为父母收入所得之累积……给人感觉合情合理,VO也没有拒签你的理由了。
4.换位思考:特别建议大家要在整理签证材料过程中,经常换位思考一下,假设你是VO,你能不能接受自己对有关材料的解释。很多人容易犯“想当然”的错误,感觉自己的资金没问题,实际上问题很大——千万记住VO无论如何也不如你自己了解你家里的实际情况,他仅仅凭借你提供的几份材料进行判断,如果有一个环节上他不能理解(或接受),最后的结果也许就是你所不能接受的……
5.留有余地:虽然我们都希望自己1000就通过,但是人总有背运的时候,任何时候的未雨绸缪都应该是我们所倡导的。所谓留余地,无外乎下面几点:
(1).最好保证材料的真实性,大家都知道,一旦被发现材料作假,那么留英的计划就彻底泡汤了;
(2).关于签证用offer的问题,经常有朋友提出计划用一所学校的offer申请签证,去了英国再去另一所学校,这种作法基本上是不可取的,造成的后果往往很麻烦。我认识的一个朋友用这种方法去了英国,在注册学籍的时候移民局竟然怀疑他留学动机,他费了好大的劲才把事情摆平……
(编辑:An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