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的国际教育交流服务机构
留学e网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资讯攻略 > 美国 > 大学 > 院校申请

如何塑造你的留学申请形象?

又一年的申请季即将过去,如果让你来整理申请中的素材,可能你会立刻告诉我:GPA、标化、课外活动、文书、推荐信。但是这些就足够了吗?不,其实这中间还缺少一个贯穿整体的感性认知——你的申请形象。

让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

如果你是招生官,面对下面的两个同学,你会选择录取谁。

让我们先不公布答案,一起来做一个分析。如果把所有的申请材料分组的话,其实按照“段位”高低,我们可以分为三层。

基础组: 两位同学的在校成绩和标化考试分数相同,难分高下。在申请中,基础组的材料作为申请门槛,其实起到“学术能力受认可”的作用。简而言之,上大学前,你是个“好”学生。

加强组:两位同学的活动和奖项各异。活动方面,同学A参加了商科类、公益类、艺术类等活动,着重点很分散,而给招生官的感觉也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浮于表面并没有在多方尝试后,找到一个兴趣点,真正实现自己的想法。而且这几个活动基本都是作为一个成员参与其中。透过活动,招生官给同学A的评价应该是:涉猎广泛但没有重点,持续性和领导力不足。而反观同学B,不仅学习小提琴演奏,还学习了制作小提琴,可见对于小提琴的热爱及研究。同时京剧表演和丝绸厂的实习又展现了她对于中国音乐、文化等方面的关注。透过活动,招生官给同学B的评价应该是:有创新精神,对于音乐和文化充满热情,并且愿意投入时间精力钻研。申请专业方面:同学A 申请商科和工程,在活动里很难体现,而同学B申请音乐文化,则非常好的跟自己的活动贴合。

高手组:同学A的文书虽然看似跟商业相关,但是其内在是一个心理层面的认知,并且是一个突兀的题目,跟活动方面并无关联。而同学B的文书继续贴合音乐文化层面,将整体的主线再一次升华。

相信现在答案已经在你心里了,同学B将会更得到招生官的青睐。

不过我要告诉你,其实同学A和同学B是一个人。

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反差?

其实这就是申请形象的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