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英国《英中时报》报道,对于四万留英学子来说,这个冬天并非唯一的百年寒冬,2010一整年都有点“飘摇”有点“冷”。继宣布提升大学学费后,联合政府对留学教育挥出了大刀:学生签证遭收紧,学生打工时间缩短,原本毕业后可享有的两年寻工签证也或将取消。
原本一目了然的“记点积分”学生签证体制一夜“变脸”,经济不景气毕业即成“英漂”,跨国恋情遭遇文化差异“一地鸡毛”……2010留学英伦的生活似乎被一层阴云笼盖,飘飘摇摇、停止无定。
政府“撵”人收紧学生签证
去年一项调查指出,英国式全球第二受欢迎的高等教育留学国家,在英国攻读本科的中国学生数量为19,385人,攻读研究生的人数为21,990人,所有外国留学生中中国人居首,为英国高等教育最主要的生源来源。
据《英中时报》八月报道,英一项调查显示,海外留学生在英国当地每周平均消费为93镑,每年为英国贡献50至80亿英镑的财政收入,极大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有数据显示,伯恩茅斯与普尔地区招收的海外学生每年甚至给当地带来两亿英镑的收入。
尽管留学生为英国教育产业“创收”不少,英国政府却不给海外学子“好脸色”看。今年二月初,英国移民大臣Alan Johnson就宣布将对非欧盟学生采取更为严格的学生签证措施,严厉打击滥用学生签证现象。官方预计新规定将大幅减少Tier 4学生签证的签发数量,甚至有小道消息透露,数量将减少“数以万计”。
尽管内政部当时表示新规定对来英攻读学位的学生没有任何影响,移民大臣也频下诺言,强调政府依然欢迎来英国攻读正规学位的学生。但自非欧盟移民限制配额计划宣布以来,联合政府下定决心要对学生签证“下狠招”,迫使留学生毕业后回到原来的国家,避免与英国本地人抢工作。
《英中时报》八月报道,留英海外学生处境将愈加艰难。签证积分标准将变得更为严格,同时学费也有可能上涨。文中提到,内政部八月公布了一系列针对学生签证政策的调整,设立“安全英语测试”,提高了语言学校最低程度的英文课程。
内政部随即发布了一项调查,指出所有非欧盟移民中留学生数量最高,增长势头迅猛,其中五分之一的非欧盟留学生拿到学生签证后五年仍留在英国,这项调查之后成为联合政府对学生签证“猛开火”的主要理由。为了削减移民数量,英国政府同时决定拿非欧盟留学生“开刀”,“撵”毕业生回国。
九月初,英移民局开始“紧盯”学生签入英者。移民大臣表示,目前外籍学生人数已经让英国“无法承受”,过半的学生来英国进行本科以下的学习也让他对英教育机构产生质疑。大臣计划收紧工作签证和伴侣签证,严格审查教育机构副学位的课程。他希望留学生能够按照英国规章学习,签证期满后离开英国。
十一月末,内政大臣特瑞莎梅明确表示,将对每个签证类别都采取行动—工签、学生签、家庭团聚签等都包括在内。内政部预计将每年30万学生签数量减少至12万,学生的工作权利也将受到限制。
十二月初,英内政部公布了学生签证改革的公众咨询草案,明确表示将取消PSW(Post Study Work)签证,非欧盟国家的留学生在学成结业后必须返回原住国。新规定还进一步限制了学生校外打工的合法时间,而学生签的附属申请人资格除了要求更严格以外,还将被禁止在英打工。草案甚至规定,学生如需续签必须返回原住国申请,返英学习更高级的课程必须证明其在学业上有所进步。
政府此举“一石激起千层浪”。虽然目前学生签证改革仍处于咨询草案状态,最终改革方案和实施办法将于明年1月31日后宣布,但留英学子对此基本都抱着悲观态度。一旦规定实施,靠积累学生签证转签十年永居的方法将变得异常困难,毕业生在英寻工也将面临阻碍重重。有调查甚至估计,约有两万名中国留学生将在数月后不得不离开英国,面对这一变故,很多留学生都表示留学计划被全盘打乱,但却又束手无策,有人甚至形容,学生签证体系“一夜回到五年前”。
“英漂”生涯苦乐交杂
尚未毕业的留洋学子面临回国,而申请了PSW的毕业生日子也并不好过。时逢英国经济危机,英国失业率居高不下,英国政府更是鼓吹“英国工作属于英国人”,在英寻工的留学生好比无根浮萍,漂泊生存。
《英中时报》五月七日一篇题为《漂泊生涯的苦乐挣扎—毕业生“英漂”生活百态》提到了三位毕业生,成功申请了PSW留在英国找工作,但在职场上却屡战屡败,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只能一边兼职一边寻工。
文中提到,毕业后留英上下求索的华人学子不在少数。“他们中多数人只是希望能够充分利用“毕业留英两年”的机会,丰富自己的简历,或者更简单一些,丰富自己的人生经历。他们一方面要承受国内机会成本的损失,一方面又要独自面对英国社会被经济危机煽动的‘排外情绪’。”
“当各大党派为争取选票将移民、外国留学生变成民众的“箭垛”,为安抚选民情绪承诺“英国工作属于英国人”,“限制留学生打工时间”,“收紧PSW签证”,“削减移民”,这些为英国财政带来巨额收入的海外学生,这些远离故土与家人朋友分离的“英漂”新人们,没有福利保障,没有固定住所,没有政策眷顾。”
“当政客们高声谈论‘公正’,‘有力’的社会政策,对于这些漂泊者来说,‘公正’在这里是倾斜的天平,而‘有力’之力也难以惠及他们。在新内阁上台之后,摆在他们眼前的,或许还有更多苛刻的政策和艰难的挑战。”
时逢“签证寒冬”与“职场困境”,也有不少毕业生另辟蹊径,自立门户解决就业问题。《英中时报》九月题为《留英学生“自立门户”解就业难题—毕业“找老板”不如“自己当老板”》提到了三位毕业创业者,有在Camden Town开服饰店的,有在英国某东部城市经营酒吧的,还有剑桥博士依靠高科技创业。
文中采访的创业发展协会会长熊榆博士对此举也颇为赞同,他表示,在英国,由于社会制度成熟、法律体系相对完善,普通人创业可以说是“相当容易的”。
“只要拥有合法身份,注册一个公司,十分钟可以完成。这点在中国目前还是很难实现,要开一个公司最少要花费几个月时间,有很多部门要跑,很多手续要办理,一般人不敢开公司。”
文中提到,对于刚毕业手中资金和资源尚不充分,但是有很高创业热情的留学生来说,在英创业还是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
但随着移民配额计划的进行,一旦PSW被取消,留英学子或连“英漂”的滋味都尚未体会就已卷铺盖回国;而即便幸运在英找到工作,严格受限的T1和T2也将成为毕业生难于跨过的屏障,使得不少临近毕业的留学生不得不感叹“世道艰难”。
跨国生活难融当地文化
学习工作遭遇瓶颈,而在生活与爱情方面,留英学子似乎也捉摸不透外国人的心思。
《英中时报》八月六日刊登了一题为《留英学生“跨国恋”遭遇“一地鸡毛”—文化定势、习俗差异难消除》的文章,文中提到,爱情无国界,但除了谈谈情、说说爱,生活更多时候是琐碎的“一地鸡毛”。
“跨国恋,让情感跨越了文化与种族的藩篱,但却似乎总有一些东西,留在了藩篱的两侧,各自遥望,难以言和。”
“环球网”2009年所做的一项有关“跨国婚恋”的调查,近六成的中国网友表示能接受跨国婚恋,而在“你认为跨国婚恋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的话题中,选择“家庭观念差异”和“爱情观念差异”的比例最大,分别为35%(1126票)和27.6%(888票)。
而随着世界各地区交流与联系的日益紧密,全球范围内的人口流动也更加频繁,跨文化与跨种族的婚恋现象日渐普遍。但由于语言、文化、宗教以及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许多受访者向记者表示,或多或少因为“跨国恋”感受到一些压力,这些压力有的来自自身,有的来自外界。
文中提到的跨国恋情侣,或是因为文化差异,或是因为种族偏见,两人“相恋容易相处难”。而即便跨越文化与种族的藩篱,找到了真爱,但这段真爱究竟有没有未来,不少人也心存迷茫。
“现在我不敢想‘将来’,也许根本没有将来,只有现在和曾经。”文中的受访者提到。
除开爱情,华人学生留英生活似乎也与当地居民有了一层隔膜。“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国人把“明哲保身”的姿态也带来了英国,最为明显的无非是今年学费上涨的事件。
为抗议政府提高大学学费上限至九千镑,英国各地都掀起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活动,大中学生、甚至小学生都参与其中,然而队伍里却罕见华人面孔。这则新闻在华人留学生论坛上几乎都是“云淡风轻”地点过,很多是贴图给网友围观,而应者也寥寥无几。对于每年学费是英国同学三倍以上、动辄上万英镑的中国留学生,英国人涨学费和他们的切身利益“关系不大”,有的表示“收费标准拉近,心理上更平衡”。
大多学生在英生活都抱着一种“看客”心理,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即使事关己身的学生签证草案,也有学生认为反映意见没有用,甚至有已经申请了PSW的毕业生因为已拿到签证,特意去草案投赞同票。文中采访的英国国际学生委员会全国秘书长张宇则表示,留学不应该只是来英国“看看走走”,而是要放下自己原来的文化定势去真正参与和体验新的环境,学习新的游戏规则。
“父母常对我说在外不要‘太积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张宇怀说。“可以理解父母的担心,但是我觉得这种心态很闭关锁国。其时留学生真的要跳出自己的文化圈子,多出去,多留意英国社会的各种信息,也为自己提供更多的主动权。”
抱着“看客”心理,对英国政策听之任之,华人学生的英伦生活只会越来越被动艰难。熬过变动的2010年,漫漫的留学前路仍需留学生“上下求索”:把拒绝留学草案的声音反映给政府,提早打算好毕业后的动向,关注当地政策和事务,积极融入当地文化,转变自我心态。
英国经济深陷经济危机难于恢复,而国内市场需求不断发展迅猛,签证受限,回国寻工、英伦创业都是不错的选择。2011年是否会继续“风雨飘摇”,其实取决于留学生的自我心态。脚下的路通往何方,能够决定的唯有走路的人而已。
(编辑:An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