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往往在完全拥有某样东西的时候并不觉得珍贵和重要——比如亲情,在国内的时候并没有觉得有多么宝贵,往往还觉得多余罗嗦。刚刚到国外的时候,大多朋友都觉得好开心——终于自由了!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没有旁人在旁边念叨和管教。但时间一久了,独自闯荡“江湖”的我们心里总会有些无奈,孤单和失落,也会越来越不自信。
也许家长们觉得有些奇怪,为什么会这样呢?或者说这些孩子根本就是自寻烦恼,无病呻吟?要不就是时间太闲,学习太轻松让他们感到无聊?等等的问题会徘徊在家长们的脑海里。慢慢的,家长与孩子之间在距离上和心灵上都渐行渐远。正确的鼓励独身在远方的孩子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也许一句简单的鼓励和安慰就可以让他们已经感觉耗尽的能量又重新回复。但同时身在国外的自己也要学会激励自己,并且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学会安慰和鼓励他人,因为“两个人的寒冷靠在一起就是微温”。
记得是在自己大二的时候,认识了同层住的一位上海男孩子J。他和我同龄,但却是刚出国,还在大学里读语言预科班。同时也认识了和他同班的另外两个小男生,一个16岁,另一个17岁。看到当时的他们就让我想起了自己刚出国的样子,一切都在摸索当中。头一个学期,他们过的很开心,也经常和我们高年级组的人一起聊天吃饭。言语中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将来的远大抱负。可是好景不长!当第一个学期成绩发布的那天,好饭量的他们在晚餐的时候坐在饭桌前谁也不动筷子……
过了几天,J在厨房做饭的时候闷闷的说他想回国了,也许是因为自己不够聪明无法取得好成绩所以也不能再浪费父母的钱。另外两个小男生也都表示想要转学。我叹口气笑笑:“那一起喝一杯吧!”……也许是因为酒精的缘故他们开始发牢骚了,我静静的听着他们的不甘心,彷徨,无奈……说着说着,两个小一点的男生哭了起来,J也把头转向了另一边。看到这里,也许会觉得他们三个男生真丢脸,是不是?其实一点也不!那种郁闷,压抑而又无助的心情是谁都会有的,男孩子的感触有时可能更深。我也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只感觉自己都坐僵了他们的情绪才稳定下来。随后,我拿出大一时的成绩单给他们看了看,里面有一门40学分的学科被fail掉。要知道,大学一年学分是120,如果低于100就得被踢出校门了。可我那个时候已经在加拿大三年了,紧张和郁闷的心情让我天天坐立不安。
“出国就是这样的,郁闷的事总是间隔不断的来找麻烦。可是没到最后一刻怎么会知道自己不可以?别老是去担心钱和家里的问题,路还长着呢!有句名言说的好——大丈夫做事要勇于忽略背后,观瞻前景!”我严肃的发表着宏论。
“谁说的那句名言?”16岁的台湾小弟弟发问。
“这不我刚说完嘛!”
后来,我让他们都打电话回家,出乎他们意料之外的是父母们都只是担心他们生活适应了没有,却不是很担心学业上的问题。这一夜,我看到了三个家伙居然突然大开胃口把冷菜剩饭一扫而光。
国外学习的生活不单纯只是学习,更多的要学会处理自己的生活和情绪。很少有人能把情绪和行为完全划分清楚的,而且低落的情绪不单纯只是出现在刚出国的人身上。大三,是我在加拿大学习生活中最关键的一年。从刚开学,我们每个人神经都绷地非常紧,但Coursework和学科的程度却是挂上了一个最高档。更多的措手不及和无可奈何一波一波的袭来。这时候,原本我专业的同学从入学时15个人已经被淘汰到最后一年的四个人。我几乎两三天就要给爸爸妈妈打电话,有的时候必须听听他们的声音才可以入睡。也许他们感应到了我的压力,一向严格要求我的他们却在这个时候给了我足够大的后退空间和放松感。并且极力认可鼓励我,那也是我头一次知道父母原来一直都以我为骄傲。这让完全失去信心的自己又给了自己一点勇气,也是因为父母不厌其烦的鼓励,才使我熬过了天天睡不到三个小时的Final year。
后来回国,偶然的一个机会,一位叔叔对我说:“你爸爸对你真有耐心,一次我们一起吃饭他居然举着电话从吃饭开始到吃饭结束,却没碰过一口吃的。只是在听你说。”我真心的知道,今天我所有的成绩80%都是爸妈的鼓励,安慰和支持。也许,他们在学业上给不了我任何指导和帮助,但在做人和生活中给了我最重要也是最伟大的帮助。
虽然,朋友和父母可以在情绪和感情上给自己帮助。但是这种来自于本身无形的东西也需要自己的调节。当自己情绪在自己难以掌握的情况下,我通常都不选择独自呆在房间。因为那样只会让自己胡思乱想,情绪会更为糟糕。这个时候,我会选择找朋友出去走走,或者独自到人多点的地方去待会——超市,Town Center……这样就会感觉到自己的存在,也会让自己呼吸点轻松的空气。
留学生活总是让人遇到国内很少去想的问题和状况,但我们依然还是要对自己有信心。即便是人外有人,山外有山,但也不要随便把自己贬低否定。与父母的耐心交流也是让自己前进的必然之路,因为国家地域虽然不同,但他们的人生经验和阅历依然很丰富。而父母也要及时让孩子知道自己对他们的认可,因为,没有认可的成就就如同没有观众的独角戏。
(编辑:A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