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的国际教育交流服务机构
留学e网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老首页 > 留学资讯

匈媒:闯荡世界的中国人

        在布达一所雅致的别墅里,有个律师事务所。斯特罗卡伊.爱丝特尔博士差不多已有20年承办旅匈华人的事务。她是从帮助建立合股公司(Bt)、申办居留许可开始的。当时还是华人雇佣无家可归者替其到警察局排队、本人在四虎市场赚钱的时代。根据当时的估计,华人大约有4-5万人,而且据说中国人“不死”,一本护照多人使用。斯特罗卡伊认为,这是典型的城市流言蜚语。中国人一般是20多岁离开家乡,50-55岁时返乡。1994-1998年期间,大部分中国人的问题得到解决。由于格莱什比克.拉斯洛的登场,出现一个移民低潮。此人作为公共行政局局长,特别歧视亚洲移民。麦杰什政府的外交政策谋求对中国开放,而中国吸引着全世界经济的形势,也对此间华人十分有利。“华人就象石蕊试纸。”女律师引述经济学教授沙尔克兹.陶马什的话说:“华人到了哪儿,哪儿的经济就蒸蒸日上”。2006年以来,很多华人回国了,新来的又很少。不过有一个已经扎下根来的阶层,其成员购买了不动产,从事体面的、大型的生意。冒险家走了,现在卡西诺赌场也不再充斥华人,市场上也主要是越南人在叫卖中国货。存在着税务、海关和不动产方面的问题,也有离婚案、刑事案等。不过盗卖关税商品罪越来越少。“中国商人的特点是精明、花钱谨慎。”女律师说。就是最富有的中国人也不在布达的绿色地带投资不动产(这是居住此间的日本或韩国商人的特点)。他们从八区向外扩展,比如十区。他们在十八区购买房产。今天,税务局进行的财产调查不少,但是这与歧视无关,因为匈牙利人受调查的比例也差不多。

        2000年以来,针对华人的犯罪案件减少了,当然在我国居留的华人数量也减少了。取代以政治和意识形态为由与中国保持较大距离的前政府的麦杰什和久尔恰尼政府,实行以“金钱没有气味”为基础的务实政策,全力支持发展匈中关系、促进经济发展,就象他们对待俄罗斯的普京那样。

        我读到一篇研究论文,讲得是在这里成长起来的华人:“年轻人的很大一部分是香蕉:‘外面黄,里面白’。他们不仅在经济上融入匈牙利,而且在社会和文化上也在与匈牙利人融合。在互联网的最自由角落即博克日记上,可见到对旅匈华人的抨击,例如gonoszfereg.blogol.hu写到:“中国人用武器占领了西藏,而用便宜货占领匈牙利。”不过可以说,很难接受其最大少数民族茨冈人的匈牙利舆论,相对来说对生活在这里的华人还是宽容的。也许他们知道几年前一位美国作家(亨特.S.汤姆逊)的话:在美国世纪(二十世纪)后......,可能是中国世纪。

       “我不是种族主义者,只是讨厌中国人和黑人。”这句在对匈牙利学校接纳外国学生进行调查时听到的话,可能很多人听着耳熟。虽然在过去的几年,来我国的移民人数越来越少—不超过全国人口的2%—,排外的人数却增长了一倍。

        最经常成为攻击目标的就是中国人。特别是在布达佩斯。四虎市场给旅匈华人社会带来很不好的名声。虽然在一年75亿美元的中匈贸易额中,百分之八十是尖端技术的机械工业和电子工业产品,但四虎市场常常牵动有关当局的神经。大检查往往都是百分之百的“命中率”,即所有商店都会被查出有违规情事。为促进匈中关系而建立的政府机构说,走歪门邪道的人是少数,华人的大多数也对违法的行为侧目而视。“干净的人”正在奎巴尼奥的霍洛戈街建设新的商业和居民区。如果在几年内,确有1500—2000家中国企业的欧洲展销中心建在布达佩斯,将带来更大的变化,还会带动新一波移民潮。

        大量亚洲移民在匈牙利出现,应追溯到改制前几年。1988年,中匈两国间取消了签证制度。根据登记,来到匈牙利的中国人从无到有,一下子达到3万人。在社会主义晚期来我国的客籍工人,最先开始从事服装进口。起初,是用皮箱挟带商品,乘火车经西伯利亚大铁路运来货物。九十年代初开始使用集装箱。几年里,匈牙利成为中国向中东欧地区出口商品的集散地。今天,旅匈华人的86%仍然经商,还有10%在餐馆工作。资金较少的企业多是家庭经营。

        根据移民和国籍局统计,目前持有居留许可的华人是11000人,实际上可能有2-3万人。他们绝大部分生活在布达佩斯。但是封闭的、按内部规矩生活的华人区(唐人街)并没有形成,其原因可能是九十年代华人黑社会的活动。因为分散居住,要比聚居安全些。但是在四虎市场周围居住的华人要密集些。华人社会不讲匈牙利语的成员占华人大多数,这里有华人理发店、医生、餐馆和娱乐场所。2002年他们开设了名为“中国银行”的金融机构。

        的确,匈牙利也不帮助他们融合。虽然两年前议会通过两项专门法律,但是有关移民的战略仍付阙如,而欧盟为此还提供金钱援助。问题是,此间华人是否利用有关的可能性和机会很难说。他们对其他文化和社会不大感兴趣。他们的流动性很大,但在什么地方都象在老家一样生活。最大的价值是金钱,友谊也离不开生意。较富裕的人,不是致力于学习当地的风俗和语言,而是雇用司机、翻译和听差,孩子则送到英语学校上学(很少有人利用2004年开设的中匈双语学校)。大多数人把匈牙利视为“过境站”。他们在这里站稳脚跟、有了钱以后,就回国或转往西方。要死也要回故乡去死(如果不行,至少要把骨灰带回去)。在我国成立的十几个华人组织,不是为移居提供服务,而是在中国国家面前代表这里的华人。他们出版发行自己的报纸—在困难时期也至少有十家,这些报纸主要是追寻当地华人社会的生活。不过第二代华人已不再那么坚守传统。在老一辈眼中,他们已经是香蕉:外黄内白。

(编辑:steven)
 

留学e网 出国留学放心的网

英国留学签证攻略 

澳洲初高中留学攻略 

CCTV央视网牵手留学e... 

新西兰地图,新西兰大... 

英国G5精英大学O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