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年春节到来之际,河海大学西康路校区,在当年美国驻华大使马歇尔的公馆,留校过年的100多名外国留学生和他们的中国老师、同学一起,以热烈的新春联欢活动,欢度中国年。
“祝愿同学们在河海这个各国学生团结和睦的大家庭中,过一个欢乐、祥和、美好的中国年!”河海大学党委副书记王济干的贺辞揭开了联欢会的序幕。
“拜年啦!拜年啦!”留学生们用汉语与老师、同学互祝新年,互致新春祝福。随后,法国留学生走上舞台弹起了吉他,布隆迪留学生跳起了非洲民族舞蹈……
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陈洪胜告诉记者,过欢乐祥和的中国年,已成为留学生们共同的向往和记忆。
朋友父母给了我“压岁钱”
“我叫欧迪,欧洲的欧,启迪的迪。今年23岁,属兔子。” 来自约旦的欧迪这样自我介绍。
从2006年来河海大学留学起,欧迪已在中国过了四个春节。2007年在中国过第一个春节,欧迪在南昌的一个朋友家里住了四天。四天里,他经历了好多“第一次”:第一次放鞭炮、爆竹;第一次看到中国的“家”竟有那么多人:本以为朋友家里只有朋友父母两个人,没想到过年时,朋友的爷爷奶奶、叔叔婶婶等坐了两大桌;第一次看到中国人的餐桌会有那么多的菜,牛肉、羊肉、狗肉什么都有,还有他从未吃过的乌龟肉;第一次领到了中国长辈的“压岁钱”:大年初一那天,朋友的爸妈硬要塞给他一个红包,“他们告诉我,年轻人过年拿了长辈的压岁钱,在新一年里就会吉祥如意。”
今年春节是欧迪在河海大学四年留学的最后一个春节,仍有不少中国朋友邀请欧迪去过年,“但是我谁家也不去了。我要做一回主人,邀请同学、朋友来到我租住的家里过年。”做些什么菜招待朋友们呢?欧迪说,我不会做中国菜,但我会把西红柿、土豆、茄子、牛肉等好多菜放一锅里煮,然后放上我们阿拉伯的佐料,过个有阿拉伯风味的中国年。
春节成了我们全家的节日
“我也是属兔子的,23岁。”来自阿尔及利亚的留学生杜非克说。
杜非克在中国第一次过春节,是在中华门外一个南京同学家里。那位同学的妈妈为他做了好多菜,摆了满满一大桌子。“在我们阿尔及利亚,也过类似中国春节那样的大节,那就是古尔邦节,家家都吃掏去内脏的全羊,外加一些糕点、色拉,从没有想到中国人的餐桌上有那么多的菜肴。”
那年春节,杜非克跟中国朋友学会了拜年:给老师、同学拜年,也给国内的家人电话拜年。他至今还记得第一次给爸妈打拜年电话时的情形:“什么?新年好?”电话中,爸爸妈妈的声音明显因为意外的欣喜而高了很多。
2008年春节,杜非克来到距南京一个多小时车程的苏北农村朋友家过年。杜非克一时想不起那地方的名字,只记得那里出产的龙虾很有名,一时没想起“龙虾”这个词,他两臂做了个模仿螃蟹爬行的动作,随即又补充说,但不是螃蟹。杜非克说,苏北农村过年真是好玩,年轻人喝酒竟然论碗喝,放爆竹可以通宵达旦。他把过年看到的种种风俗拍成录像,传回阿尔及利亚的家里,家里人个个都感到很新奇。
“自从我来中国留学后,一家人在一起收看电视上的中国报道,进行电话拜年,春节成了我们全家的节日。”
我的春节就是“长城+夫子庙”
罗森是来自赤道几内亚的留学生,在河海大学学土木工程,已在中国过了四个春节。
“我的第一个中国年是在北京度过的,我们几个留学生结伴,一起爬长城,逛天安门广场,吃拉面”。说起登长城的感觉,罗森连称:“太雄伟了!”至今,罗森一说起在中国过年,就会联想到长城。
其余三个春节,罗森都是在南京过的。“每年都有中国同学邀请我去过年,但我不好意思麻烦人家。”罗森说,大年夜和大年初一,都是和五个赤道几内亚同学一起过的,罗森说,我们不会打牌,也不会打麻将,五个同胞一起逛南京的名胜古迹,最开心的是晚上逛夫子庙灯会,流光溢彩,太迷人了。“现在要问我在中国过年的最深印象是什么,那就是:长城+南京夫子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