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签证的面签是不是超级忐忑,千万不要忙中出乱哦。各种资源信息来源很杂,会让你进入一些误区,留学e网小编提醒您不要陷入以下误区。
误区一:名校、成绩、奖学金是决定因素
其实据留学e网小编所知,蛮多出国的人还是比较热衷于刷绩点的。奖学金其实也不是必要条件,首先美国对成绩并没有你想的那么看重,一般能3-3.5也差不多了。只要有充足的资金来源以支持你的留学,一般签证就没有问题的。当然,名校可能会让签证官有个直观的好印象,觉得这个人也许不错,但是这绝对不是发放签证的决定因素。无论是名校还是奖学金,其实只是锦上添花罢了,曾经有一个拿了哈佛大学全奖的学生被拒签,听到哈佛全奖感觉这个人还是很不错的,而他被拒签的原因,是把名校和奖学金当成了必胜的把握,而并没有花多少精力在签证上。
误区二:签证官看重学生背景
这种错误的观念主要是对于一些毕业院校比较一般或者在校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上,他们总是很担心这种“不够好的出身”会影响到他们的签证申请,其实这些因素只是作为参考,就像前面说的,美国大学并没有这么看重这些。只要你把自己学习规划的清晰,让签证官你是真的想到美国学习的,照样可以拿到美国的签证。
误区三:家人在美国影响签证
有家人在美国的学生经常担心会被签证官以“有移民倾向”为拒签理由。这个其实并没有那么需要担心,只要结合自身的情况,准备好足够证明你“毕业后会回国”就可以了。如果不是直系亲属在美国那就更简单,只要说父母在国内一般就不会被怀疑有移民倾向。
误区四、曾被拒签=“判死刑”
不少学生有试过因为第一次签证准备不够充分而被大使馆拒签的情况。拒签后他们往往觉得失落,甚至觉得被拒绝了一次,以后就更加困难了。
小编只想说,求不要脑补过度……
其实被拒签并不可怕,只要分析好这次被拒签的理由,对症下药,做好充分的准备,那么第二次签证的时候还是有机会的。因为美国签证的回避原则会确保你第二次的签证官是另一个人,他关心的是你这次申请的情况而不是你之前是不是被拒签过。
误区五:对存款期限要求极严
有的国家的存款期限要求十分严格,有的学生也就理所当然的认为美国也是如此,事实上美国签证对保证金的存期并没有硬性要求。资金的存期比较长自然更能让签证官相信资金的来源是合法的,但就算存期较短,只要你有能够让签证官信服的理由,一样没问题。由于现在理财产品的多样化,不少家长会去投资理财产品而不会把钱长期存在银行,这样签证官同样给了这个学生签证。
误区六:学生签证有配额限制
每年到了快要开学的时候,学生都会感觉到美国使馆的签证预约越来越困难,这就给了学生一种有配额限制的感觉,甚至有的学生为了一次通过签证,会跟学校商量延期,要推迟半年申请签证。其实签证官主要是审查申请人是否符合发放签证的标准,只要符合就可以通过,并没数量限制。感觉快要开学的时候签证困难主要是一些“二次签证”的学生都集中在那个时候了。
误区七:成败取决于运气
因为美国签证是要面签的,这就导致了签证官的主观认知会影响到学生的签证。这个是没有办法避免的,但也不能简单的归结于运气。不管是面签还是资料审核,都是“人”在做,就不能保证百分百的客观。事实上签证官都是十分专业的,对签证政策也有深入的了解。美国的面签形式灵活,甚至可以说是给了学生一次让签证官认同你的机会,只要准备得好,完全可以做到扬长避短。
注意不要陷入这些误区,放轻松一些,其实面签并没有那么难。
��nl�Q��Q>10%左右,这样美国被迫放弃了大学入学的平权法案,而很多不明情况亚裔,还在喊受歧视了呢。至于到了最近,美国财政吃紧,对大学的拨款要和学生表现联系起来,毕业率、按时毕业率、受处分的比例等都换算成拨款系数,这样做市场推广和招生的部门就更辛苦了,还必须得招“好学生”才能确保学校的经费到位。
就在写这一篇文章的今天,加州州立的北岭校园爆发了抗议,抗议最近提出的加大和加州州立学费上涨的一个提案。州立大学经费不够了,唯一能打的主意就是学费了。反正有私立大学在做对比,目前像伯克利和UCLA这样一流的加大,本州居民一年的学费才1万3左右,对照同在加州的南加大USC(一年4万7)和斯坦福(一年4万4),加大还是有很大的“涨价”空间的。其实,中国的大学在经费改革方面,多收一些学费也是有益的。不要急着骂人,任何人或家庭交学费只是短暂的几年,而纳税却是一辈子的事情。打破大锅饭,不但学生更珍惜上学的机会,广大纳税人实际上还省了钱了。
所以,不论985和211是否延续,也不论有关教育不平等的批评怎么说,政府对于高校的经费管理,更应该是杠杆式的,也更应该去照顾经济上需要援助的贫困学生。大学要有自主权,更应该有生存危机,要打破就是上面拨款、下面学生拼考试分数的不上进现状。而中国教育的改革,最大的症结还就是在高考。高考这个“八股”式的人才遴选制度,是高校吃大锅饭的基础。这个万恶的制度不从根本改变,经费怎么划拨,都是换汤不换药,反正各个学校都不会有生存危机,就是等着上面拨钱好了。拨得不够,还可以去闹、去叫,有时候地方政府还会出来补贴。
治本,才是关键。中国的高校需要的是生存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