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早上7点左右去“莫斯科”火车站,接到从莫斯科过来的朋友,然后直接坐地铁来到涅瓦大街开始一天的行程。先到喀山大教堂,然后到滴血教堂,夏花园,坐有轨电车过涅瓦河到“阿芙乐尔”号。我个人特别喜欢有轨电车。慢慢的,摇摇晃晃的,车窗宽敞,可以尽情享受路两边的风景。来到“阿芙乐尔”号,正赶上海军学校的毕业典礼,于是我们就借着军乐队的雄壮的音乐登上了“阿芙乐尔”号。最早知道这艘船还是从初中的课本上,十月革命“一声炮响”整个世界进入了另一种格局。不过这“一声炮响”却只是一枚没有弹头的空炮。从“阿芙乐尔”号不行到达彼得保罗要塞。彼得保罗要塞占据整个兔子岛,整个岛只有两座桥与陆地连接。彼得保罗要塞与圣比得堡同寿。当年彼得大帝就是占据兔子岛作为前沿阵地,然后从瑞典手中一寸一寸抢到了今天的圣比得堡。岛上最著名的彼得教堂高122米,是圣比得堡最高建筑。遗留在彼得保罗要塞的300多门炮早已经失去了原来的意义。而整个要塞在失去原来的军事意义后成了关押政治犯的地方。其中不乏高尔基、托斯托耶夫斯基这样的名人。我们到达这儿的时候,差5分钟12点。彼得保罗要塞以前每天的12点都会放一枚空炮向全城报时。虽然现在的炮声已不能响彻全城,但是这个习惯还是一直保留了下来。沉闷的炮声12点钟准时响起。我们坐在一个小吃店前,吃着俄罗斯的小薄饼,看着麻雀无拘无束地在桌子上寻找食物,隔壁坐着的两个姑娘扯几小块薄饼诱惑那些麻雀飞来与他们合影;游人步履匆匆地从我们身边走过……
下午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游览冬宫。因为整个冬宫有270万藏品,要想详细的参观完的话恐怕一个星期都太少。不过我们的目标比较明确:找到达芬奇的《圣母像》也就不枉此行了。进入冬宫犹如一下子掉入了另一个世界:高大的厅廊,金光闪闪的浮雕内饰,耀眼的水晶吊灯,踩在红地毯上往前走,真有如影如幻般的感觉,如果再奏上一曲雄壮的交响乐,我想当年的沙皇的感觉可能会轻易地出现在每个踩在红地毯上的人身上。我们梦游般的行走在宫中,只怪自己欣赏水平太差,那么多艺术珍品对于我们来说如同草芥,真是有点惭愧!大约过了2个小时,我们已经足痛体乏,欣赏达芬奇名作的欲望被疲劳彻底击败。我们开始寻找出口,可是走了很多地方都找不到,稀里糊涂的来到一个不大的展厅,里面人满满的,隐隐约约地听到导游拿英语说“米开朗琪罗”这个名字,于是费力的挤上前去看这个作品的介绍,竟是米开朗琪罗的《蜷缩的小男孩像》。能看到这样的艺术珍品不禁兴奋,也庆幸自己能比较幸运的见到这样的绝世之作。在离这个厅不远的另一个小厅也是人头攒动,我们猜想肯定也是一个艺术珍品。刚挤到人群的外围,就传来一个让人激动不已的名字——达芬奇!随着人流好不容易来到了这幅名作前面,还没细看便被人流挤走。这幅《圣母像》没想象中的气势逼人,就是一幅普通的油画作品。不过其价值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冬宫藏有2幅达芬奇的油画作品,而整个世界现存达芬奇的油画不超过10幅。虽然没能看到达芬奇的另一幅名作,但已心满意足,短短的几十分钟之内就能欣赏到2件艺术珍品!出了冬宫虽已很累,但整个人的心情是艳阳高照,还有点自我陶醉的感觉!
从冬宫后的旅客码头可以坐快艇经涅瓦河,从芬兰湾到达夏宫。春天的捏瓦河河水泛滥,颇有决堤、淹城之势。捏瓦河两岸随处可见皇家气息浓重的建筑。船走了大约20分钟,我们到达了夏宫的码头。沿参孙运河往上走便是大宫殿和雄伟的一组金色喷泉群。从最下面一层喷泉到大宫殿有7层喷泉组成的瀑布山,最下一层的半圆型水池中央是“掰开雄师嘴的参孙像”从雄师口中喷出的水柱高22米,是为纪念1700年到1721年俄罗斯北方战争胜利设计的。不过天公不作美,下起了雨。我们又到了棋盘山喷泉和彼得大帝当年经常凭栏远眺的海边宫殿。站在白色大理石护拦前,放眼无际的大海,把一切的理想和抱负告诉整个世界——大海是你的臣民,海浪是他们的赞歌!不由得让我像起了歌剧《艾维塔》中的高潮部分:麦当娜饰演的艾维塔站在阳台上,面对阿根廷的居民,动情得唱出一首《阿根廷,别为我哭泣》!我想当年的彼得大帝或许也想凭栏对自己的臣民说一句:“圣比得堡,我们流血不流泪!”
雨一直在下,我们决定寻一个咖啡馆,度过我们最后的夏宫之行。沿林中小路按指示牌的标示我们来到了玛林宫后的一个小咖啡馆。整个玛林宫特别安静,游人特别少。咖啡馆前有条小河通往芬兰湾,海鸥在咖啡馆前的草地上休息,只有我们几个游人在咖啡馆中休息。真想让时间停止,好让我静静地尽情感受这儿的一切!
出咖啡馆沿一条海滨小路向码头走去。海浪拍打着堤岸上的石头,小草和野花从石头缝中钻出,用仅有的一点点绿色装点着海岸。细雨中,临海滨小路的茂密的森林成了这海、这路最完美的背景。我们也好象走进了这幅巨大的作品中,成了整个作品变为完美的淡淡的一笔!
真想永远活在这画中。永远!
(编辑:Rock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