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美国留学的中国学生从来不怕各种考试,近两年,美国综合排名前10高校录取的中国学生SAT平均分已达2300分左右,论平均分,已比部分美国大学本土学生的SAT考分高出一二百分。“这是非常可笑的,相当于让美国人参加中国高考,结果比中国学生考得还高!”观察者说,导致这一结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名校越来越重标准化考试了,以致激烈竞争之下,分数“水涨船高”。
尽管这是美国高校不愿承认的,但由于不理解中国文化、无法评估中国学生的综合素质,中国学生申请诚信存疑、造假频出等种种因素交织,一贯标榜用综合素质考察学生的美国招生系统在中国正在变味。“不信成绩单,不信推荐信,只好依靠标准化考试”,这是个“多方俱伤”的结局。
眼下,美国高校、中国高中、中国学生,甚至一些正规的留学中介,都在寻找转机。
9月20-22日,北京一所知名高中举行了一次内部会议,与会者包括50多所中国知名高中的校长以及30多所美国名牌大学的招生办主任。他们计划建立一个“留学诚信校际联盟”,应对中国高中生留学申请的诚信问题。
“美国大学说,"接到的学生申请中造假问题不少,怎么办?"中国的高中说,"我们也很头疼,学生和家长的行为很难监管,伤害学校的名誉对我们和学生都没有好处!"”一名与会者告诉记者。
这个时间点,正是中国申请赴美诚信认证体系“VeriApp”一年试运行结束之际。“VeriApp”是目前唯一面向中国学生的申请材料验证体系。中美教育者此次聚首,关注的焦点是:如何让中国申请留学的生态圈“重回阳光下”?
收到举报信之后
留学中介夸大其词 第一名奖比比皆是
“同一个全国英语比赛会有10多个第一名,这是怎么回事?”恐怕,不仅仅是翻译问题了。
每年9月甚至更早,海外留学的申请季就开始了。它将一直延续到次年4月,高校基本完成录取工作。
在北京海淀黄庄地铁站的通道里,即便是普通行人,也能强烈感受到海外留学的火热:留学中介公司的“黄金案例”广告贴满了通道,诸如“送出哥大、哈佛数十名”的广告语赚足了过往行人的眼球。
“要把全北京城的中介送出的学生加在一起,哈佛去年不用招其他国家学生就招满了,哪有招那么多人?!”受访的一名哥伦比亚大学校友告诉记者。客观数字是,以哈佛本科为例,去年哈佛在中国大陆招收了6名中国籍学生和2名外籍学生,历年招生规模至多不超过10人。
留学中介夸大其词,仅仅是困扰这些高校在华面试官工作的开始。
哈佛大学一名中国校友面试官汤玫捷苦笑着说,如果按照今天申请者的平均考试分数,自己当年很可能与哈佛“失之交臂”。
在担任哈佛中国校友面试官前,汤玫捷也算是个“名人”。2005年,从复旦附中考入哈佛大学,她是该年哈佛在中国大陆唯一一位提前录取的中国学生,并获得全额奖学金。她的名字和“哈佛女孩”牵连在一起尽管她并不乐意被这种标签式的称呼捆绑,但这无法阻止外界对她的关注。次年,美国着名教育记者安·赫尔伯特历时一年跟踪这名哈佛新生的一年级生活,2007年,这篇报道罕见地占据当期《纽约时报》超过14页的篇幅。在这篇以“新教育”为题的报道中,汤玫捷被视为中国实施素质教育取得成果的一个典型。
竞争异常激烈 举报信纷至沓来
从汤玫捷的经历,可以管窥美国招生系统对中国优秀高中生的态度。此后数年,随着美国“门户开放”等利好政策,中国赴美人数连年递增。戏剧性的是,汤玫捷很快加入与招生相关的工作。2009年毕业之际,回国创业的她在工作之余,义务加入哈佛中国招生团队,担任校友面试官。
由分布在全球的校友担任录取面试官,是美国许多高校采取的惯常做法。此举不仅可以减少招录成本,更重要的是,当地校友更理解当地文化,能更全面地评判学生素质。但很快,这群人发现,要读懂中国学生的申请材料也并不容易。
“同一个全国英语比赛会有10多个第一名,这是怎么回事?”“留学诚信校际联盟”的一名常春藤大学与会者告诉记者,通过繁琐的背景调查和当面交流,面试官们现在慢慢开始留意“第一名”、“一等奖”的表述,因为两者有根本性区别。“"一等奖"的英文翻译是"Firstprize",根据不同奖项设置,它可以是只有一个人,也可以有十多个人;而"第一名"的翻译是"Firstplace",它只有一个人。兴许是翻译有误,有些学生明明是一等奖,却翻译为"Firstplace"。”
文化差异、翻译问题,令美国高校的招生人员头疼不已。
很快,他们开始收到实名举报信。这让他们意识到,“恐怕不仅仅是翻译问题了。”
部分举报信来自同校的其他申请者,指称某申请人在简历上造假。“当竞争变得激烈,招生办公室常会收到举报信,有些查出确有此事,这难免让人对此前的一些申请心存疑虑。”
“不相信”的气氛弥漫在美国高校的招生办公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