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一年一度的高考可谓社会总动员。考场内,莘莘学子奋笔疾书;考场外,众多家长焦急等待。中国高考的重要性和难度,也让很多外国媒体瞠目结舌。那么,在世界其他国家,面临高中毕业考试和选择大学的学生又是怎样的状况呢
倚重综合素质的英国
相对于中国大学的普招,英国大学入学制度更加灵活。英国学生在接受5年的中学教育后,首先要参加“普通中等教育证书考试”。之后,希望继续深造的学生可自主选择与拟报考院校的要求相符的课程进行学习,各科考试成绩单独颁发合格证,并作为大学入学的主要参考依据。在传统的评分标准上,2010年又新添了A*的评分等级,以凸显个别学生的卓越才华。
考试成绩不是英国大学录取学生的唯一标准,学校老师的推荐信对学生申请大学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英国大学也很重视学生的个人陈述。在决定是否录取时,除了考虑学生选择专业的主观原因,还会结合学生中学时的业余爱好与参加过的校内外活动。像牛津和剑桥等着名大学,还会对申请者进行面试,考查学生的综合知识、逻辑分析能力、思维敏捷程度、情商等各方面的素质。
英国大学的申请时间截至开学前的一个月至半个月,学生足足有将近一年的时间申请学校。在有空余名额的情况下,还可以重新申请院校和专业。
德国、芬兰看重毕业考试
德国学生在小学毕业后便会根据学习成绩、教师鉴定和家长意见被分流到各类中学,类似于国内高二的文理分科。进入文理中学(Gymnasium)的学生更有可能成为今后的白领精英,因为它是进入高等教育的必经之路。在经过10年至11年的漫长学习后,学生参加Abitur毕业考试,并依据成绩报考大学。大学的报考主要依据个人兴趣和志愿,不受热门专业的影响。作为联邦国家,德国的毕业考试由各州自主负责,自己命题和评分。学校也不会在考试后进行升学统计,无论去哪个学校,都是学生自己的人生选择。
芬兰也是以毕业考试成绩作为升学依据的国家。相对于其他国家,芬兰的考试制度更加人性化,为了不影响非考生的上课时间,所有科目的考试都被安排在同一天。
美国也有“高考”
美国的高中生入学前必须参加SAT考试。在长达3小时45分钟的考试时间内,考生需要完成评论阅读、数学和写作三部分试题,除了写作和数学表格题,绝大部分试题为多项选择题。数学题目允许考生使用图形计算器,以便他们更有效率地完成考试,避免把时间浪费在计算和绘图上。
不同于国内高考的时间安排,美国大学理事会(College board)在每年的1月、3月或4月、5月、6月、10月、11月、12月各组织一次考试,考生每年有7次报考机会,只要自我感觉良好,可以随时报考,难怪有人戏称美国的高中生天天都在高考。
日本考生统一穿黑色衣服
日本是一个非常重视学历的国家,名牌大学尤被看重。在日本上大学不难,上好大学却很难。日本高考每年进行两次,第一次是1月下旬的星期六和星期日两天举行的全国统一考试,由大学入学考试中心根据日本文部省制定的《高中教学大纲》命题,但不分文理科。第二次为各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由各大学自行组织,时间为每年的2月和3月。考试形式也由各大学自行决定,有笔试、面试、小论文写作、实际操作等诸多形式。考生可根据自己的考试情况决定第二次报考的学校和专业。
有意思的是,日本的高考现场几乎没有家长的身影,最多只有些来自私塾或是补习班的老师举着加油的牌子,到现场给学生鼓劲。很多考生包括监考老师都会选择黑色衣服作为着装,气氛严肃沉闷,甚至让人感觉压抑。大家认为这天若是打扮得太过花哨,那是因为对考试没有信心,于是代表沉着冷静的黑色就成了考生的统一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