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说俄罗斯的城市吧,我第一次出国到城市就是莫斯科,当时我18岁,我对世界的概念基本都是书上来的,在脑海对世界其他国家的城市还没有什么具体概念,一直以为北京是世界的中心,再没有比北京更大的城市了,形容当时的自己真的就是井底之蛙。第一次到莫斯科就被它的面积之大,惊了一下,整个市区的面积是北京的五倍。全市十三条地铁线路不算大环线,几乎可以通到城市任何一个角落,甚至是郊区农村。由于面积太大,以致于当地人开车出门都必须携带地图,否则去个新的地方很可能会迷路,欧洲城市很多街道的建筑都差不多,如果不看路牌的话,这条街跟上一条街基本没啥区别。
除了大以外,这个城市给人的感觉真的有点像西方人说的,有点铁幕的感觉。俄罗斯不是没有摩天大楼,只是风格不同。莫斯科市内就有九座无比高的摩天楼,分别是莫斯科大学,俄罗斯外交部,俄罗斯文化部,白俄罗斯大楼,乌克兰宾馆,文化艺术人员公寓等几处。其实这种建筑在咱们国家也有,比如北京的军事博物馆,就是这类建筑,只不过咱们这边比它们的那个小很多,如果你把军博放大十倍差不多就一样了。从建筑学角度讲这种楼应该属于歌特式建筑风格,但我们俗称管他叫斯大林式建筑,因为它们大部分是斯大林在位时期主持建的。
记得我第一次走近莫大主楼时有一种非常震撼的感觉,这个真的不能只用雄伟两个字来形容了。怎么说那,当时的感觉,就是觉得这个楼真的很MAN!呵呵。莫斯科大学主楼,当地学生管它叫DZ,除中央楼外,还有六个裙楼分六个居住区,全楼共有三万多个房间,要不怎么会有俄罗斯学生说,如果你在莫大开始上学的话,假设你每天换一个房间住的话,有生之年估计也住不过来一遍。你就可想而知这个楼有多么大了。 关于莫斯科大学后面还会重点介绍,这里就不多说了。
刚才说了莫斯科有十多条地铁线路,虽然它不是世界上拥有地铁里程最长的城市,(排第一的好像是纽约还是巴黎来着,我忘记了),但是它却是世界上利用率最高的地铁线路,日运载量为600万人次,几乎相当于每个莫斯科人每天都要乘坐一次地铁。所以它的重要性就可想而知了,就算如此莫斯科的城市交通仍旧十分拥堵。而且有的时候简直就是变态的堵。
这个城市的整体规划风格跟欧洲很多其他城市的规划基本没什么两样,都是中心是广场然后向四面放射发展,莫斯科也不例外,只不过比较大一点罢了。正中间的当然是红场,克里姆林宫,由此向外辐射。不同的是,它有一个大环线,这个大环线非常大,由大环线把城市划分为内城和外城,大环线的的长度类似于我们北京的四环路,只不过它是个整圆形的。下面走地铁上面是环城公路,城市的主要节点都在这上面。据传说,当时修环线地铁时,设计师给斯大林同志送去了图纸,斯大林不致可否,第二天设计师去取图纸时发现在地图上以红场和列宁墓为中心有一个水杯印子,整好是个环形,不知是斯大林有意为之还是怎么着,最后就在原设计的基础上加了这么个大环线。事实证明这个设计是非常对的。否则都到市中心来倒换乘的话会对城市中心区的压力会非常大。
这一点我觉得我们不得不不学习一下人家的设计想法了,开始我以为北京长安街算是比较宽的马路了吧。结果到了莫斯科才发现,原来我们是跟它们学的。莫斯科由市中心往外放射性发出的八条城市主干道几乎全都跟长安街是一样的宽度,有的甚至比长安街最宽的地方都宽,并行十车道的马路在城里非常常见。这就为以后城市扩大和汽车发展留下了充分的余地,但是别忘记了,人家这是1950年代就开始建造的,那时他们的汽车保有率也不是很高的。反观我们的城建,今天修了,明天又扩,后天又坏了重新盖。反复修反复扩,简直就是劳民伤财。
我们跟它们学的还不只是道路一项,在俄罗斯你会发现有很多中国的影子,尤其是九十年代末的时候,当时的俄罗斯社会会让你有一种错觉,觉得这里所有的东西都很熟悉,以至于仿佛又回到了改革开发前的国内一样,所有的东西以前在国内都看到过相似的影子。苏联那个时期在我们国家打下的烙印太深了,因为我们国家有太多太多从苏联继承来的东西了,
这也不是说俄罗斯有多么落后,实际上它已经十分先进了,在当时来说我觉得它就是把我们之前要实现的社会主义已经发展到高级阶段了,我们现在不还是初级阶段吗。只是因为冷战呀,苏联解体呀,等等原因,这个巨大的国家的机器突然不转了,停了下来,而且一停就是十几年,发展非常至后。这就好像你走进一个尘封以久,并且落满灰尘的别墅,里面虽然很破旧了,但是很明显的你能想像到这个房子主人当年的奢华和富有。可能里面的家俱呀,陈设呀,用品呀,都非常过时了,但是这个房子里曾经有过的辉煌却能时时刻刻体会到,我觉得这就是我当时到俄罗斯,尤其是走进这个国家时的第一个感觉。后来看书也了解到一些这方面的历史背景,当时在美苏对抗时期,尤其是七十年代中初,美国忙着打越战,苏联当时很多方面出超美国,人均GDP达到美国人均的70%。苏联虽然在经济上从来没有超过过美国,但是也有曾经有非常接近的时候。
关于莫斯科这个城市就先讲这么多吧,后面再慢慢细谈。
(编辑:a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