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帝国大厦
纽约的光环是靠曼哈顿赋予的,游览纽约,几乎没有不从曼哈顿开始的,或许观光过曼哈顿的一些景点后便匆匆离去,像我一样,就算初识纽约了。
在美国的游览热线上,常常几辆大巴差不多前后脚抵达,摩肩接踵往前赶,简直人满为患。我们有幸遇上一位老资格导游,参观行程表的时间掐得特准,而且善于避开景点的拥挤高峰,第一次受惠他的精明就是从参观帝国大厦开始。
这是一座属于装饰艺术风格的建筑,我们去得早不用排队等候就进了,循着安保人员的指引,一路乘高速电梯往上,最后通过安检登上了观光大厅。放眼俯瞰,只见数以千百计的高楼积木般塞满了曼哈顿的空间,无论哪幢都比我们所在的高度矮了一大截。平时所说的摩天大楼,这时看去方知根本不能“摩天”,惟有这帝国大厦独领风骚似可当之无愧,胸中顿时涌出大诗人杜甫的两句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观光大厅已经位于102层,高度381米,往上还有60多米的天线塔。帝国大厦作为纽约市的陆上地标,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也是地球上最高的建筑物。它与艾菲尔铁塔一样,都被视为世界上最著名的现代建筑艺术的象征,它1930年动工建造,使用了当时最轻的建筑材料,仅用410天便落成剪彩。不过,艾菲尔铁塔比它早问世整整40年,那年代还是法国走在前面。
纽约世贸中心(WTC)的两座塔楼于1973年建成后(高413米),帝国大厦退居老二,2001年“9·11”恐怖分子劫机撞毁两座塔楼,帝国大厦又回复第一高度的尊位。
我想从帝国大厦的顶部观景台上拍摄几张纽约的鸟瞰照,可是远近高低都好像被薄雾笼罩着,纽约的空气质量不佳,密密匝匝的高楼造成空气流通受阻,污染严重,致使拍摄出来的图像灰蒙蒙的。
帝国大厦的顶层成为影视导演们锺爱的摄影棚,据统计共有90多部电影把此处作为取景地,大人小孩都特别爱看的电影“KingKong”(金刚)便是其中之一;可曾记得,那头令人惊骇的大猩猩金刚为了逃避追捕,跨越一幢幢高楼顶台,竟然攀登帝国大厦。1933年拍摄此片时,帝国大厦刚建成不久,“KingKong”的成功更使这座大厦名扬欧美。
华尔街是旅游团必去的景点,到了才知,赫赫有名的它原来只是一条宽度11米的窄街,长也不过500余米。
17世纪起,最早在曼哈顿岛建立殖民地的是荷兰人,他们的据点称为“新阿姆斯特丹”,人口也就二、三百,其中多为瓦隆族人。后来英国人也看中这地方,荷兰人感到威胁逼近,于是从1653年起沿着据点的北缘,修筑了一堵半公里长的土墙。土墙脚下逐渐形成的一条街道称为WaalStraat(即“瓦隆人之街”),因为筑墙的大部分是瓦隆人。
十年后英荷之间开战,曼哈顿岛成了英人的地盘,1699年土墙拆掉,街保留下来,英国人把荷兰语的“Waal”(瓦隆人)改成英语的“Wall”(墙),Staat改成Street反正都是街,虽改得巧妙,不过落下偷梁换柱之嫌,令人怀疑他们试图抹去历史记忆的那番用心。
“华尔街”是WallStreet的中文叫法,当初音意混译,译得妙哉;若完全按词义译,那就成“墙街”没了韵味。
华尔街上有许多著名的金融机构,包括全世界最重要的交易市场-纽约证券交易所。但给我另一种感觉的是26号的联邦厅。第一任美国总统乔治·华盛顿于1789年在联邦厅宣誓就职。他的青铜像似乎把人们带回到那个庄严的时刻。这座古希腊式的建筑在摩天大厦的包围中尚能给人以一份回归和追念。